电瓶车“进楼”导致火灾为何屡现?( 二 )


据该业主回忆,在停放处的大门上曾用粉笔写道,“晚上十一点后再开门还需额外收费1元 。”事件发生后,现在改成充电72-96伏的电瓶车每月收费45元 。
业主表示,存放时间不方便,人们早出晚归的时候用车和收费有点贵,这两个问题可能是造成住户们之前会把电瓶车带进楼内的主要原因 。
该业主还告诉采访人员,她的姨父是昨晚现场的目击者之一,“当时电梯正好下来到一楼开门,我姨父是想等电梯上去,就看到里面着火了,马上拨打了120 。”从当晚传出的视频中可见,发生火情的电梯里一片狼藉,黑灰遍地 。
目前,涉事区域已暂停使用 。现在每个楼前也都配有保安检查,提醒业主电瓶车禁止进楼 。
专家说法
多措并举治理电瓶车“进楼”顽疾
电瓶车火灾安全事故近年来频发 。对此,2017年12月,公安部曾出台《关于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要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行为,公民应当将电瓶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 。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瓶车或者为电瓶车充电 。
但北青报采访人员查询后发现,各地对于电瓶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问题尚没有统一规定和相应处罚措施,仅部分地区曾对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制定明确罚则 。对此,多年研究和实践基层社区治理的专家舒可心建议,对于像电瓶车这样涉及公共安全的事项,消防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行政法规并明确详细罚则,比如明令禁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这样物业公司在执行中也能够有抓手,“物业如果发现有业主把电瓶车推进电梯,可以进行劝阻,如果劝阻不听就可以根据法规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处罚 。”也有专家指出,除了明确法规外,还可多措并举进行治理 。比如通过多在小区建设集中充电和停电瓶车场所,以及运用科技手段防范电瓶车进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