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添砖加瓦”,这所大学这么干

倡议发起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与浙江省共建之江实验室、与上海市共建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联手繁星公益基金在上海设立繁星科学基金……最近几年,在长三角科创版图上,浙江大学表现活跃,串起了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 。
根据2020年末印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到2035年,长三角要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一流大学要展现什么样的大担当?近日,采访人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
2019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人工智能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新华社采访人员黄宗治摄
创新长三角将在世界版图上隆起
【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添砖加瓦”,这所大学这么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各国各地决胜未来的关键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创新力全球排名为第14位,与2019年持平,仍然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有17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位 。
“从科技史来看,每80年到100年世界的科技中心就会改变 。放眼未来科技创新版图,世界创新中心除了欧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 。”吴朝晖说 。
吴朝晖认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当前中国创新主要集中的三个区域 。以长三角为例,这里集中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长三角建设科创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创新资源的汇聚和连接更加频繁,能级不断提升,有能力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中,吴朝晖认为要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作用 。他谈到,浙大正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生态文明与环保创新、设计育种等多个领域推进“创新2030计划”,力争在“从0到1”的基础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比如其中的量子计算与感知会聚研究计划,已成功研发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助力中国学者跻身世界量子计算第一梯队 。
位于上海松江的新地标“G60科创云廊” 。
以“拉长长板”的思路开展协同创新
一条G60科创走廊,串起沪苏浙皖九个城市,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G60科创走廊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
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建设科创共同体的一个生动注脚 。上海综合优势突出,江苏制造业发达,浙江数字经济领先,安徽创新活跃、生态资源良好——纵观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创新上各具特点,这为科创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
在吴朝晖看来,长三角打造科创共同体,意味着三省一市将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更多的优势竞争领域,既可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创新环节进行强强合作,也可以在上下游产业链等不同创新阶段开展协同创新 。
在区域创新资源的联动上,按照“优势互补”“拉长长板”的原则,长三角可以叠加不同省市的创新优势,打通前沿的创新链与全链条的产业群,汇聚三省一市的资源进行集成攻关 。
“未来的情形是,优质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各地分布式集聚 。比如,某个前沿领域的顶尖创新资源在上海,但一流的应用场景可能在安徽 。又比如,上游最好的创新要素可能在浙江,下游最好的创新要素却在江苏 。”吴朝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