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专家:中国人口负增长或提前

原新称,未来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依然存在,3000多万男性“盈余”或女性“赤字”变化不大;家庭进一步小型化,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足3人;未婚离婚人口比例升高等 。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
“总人口仍然保持惯性增加,但根据数据判断,总人口负增长的时间有可能是比此前预计的要早 。但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依然是第一人口大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第一财经表示 。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 。而预测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来的观点,在劳动力市场、老龄社会应对等诸多领域将引发更多关注 。
内在增长率由正转负?
2020年7月,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一则研究报告,关于“195个国家和地区从2017年到2100年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和人口全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预测分析” 。研究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5.5亿人,之后将转增为减,相比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和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版》人口峰值为2100年,人口转增为减的时间提前了50年 。
“之所以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来,是因为低生育率现象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继续缩减,因为生育者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以及20-34岁生育高发育龄妇女将大幅减少 。”原新表示 。
总和生育率(相当于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2.1左右在人口学中叫做更替水平生育率,即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个子女以实现对自身的替代 。如果长期保持更替水平生育率,人口总量就会稳定下来,总人口不增不减,人口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达到更替水平,从此以后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以下持续缓慢下降 。目前的实际生育率水平大约在1.5 。
“这就意味着,自1992年以来,中国就已经处于低生育率水平时代,人口的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转负,开始孕育人口负增长的能量,至今已经30年了,预计未来十年之内,人口正增长惯性将消耗殆尽,总人口在2025-2030年期间开始进入负增长轨道已毫无悬念 。”原新认为 。
与华盛顿大学预测的全球人口转增为减的时间相比,中国可能更早进入负增长阶段 。
“中国人口将从正增长走向人口负增长,结束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的历史 。未来50-60年,中国将保持老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步入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方阵之中 。劳动年龄人口为表征的劳动力资源提前缩减,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显,人口负增长与低生育率陷阱相叠加 。”原新表示 。
从数据上来看,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劳动力人口数据看,2018年为89729万人,2019年为89640万人,下降了89万人 。
“在老龄社会形态下,税收和社保缴费端、健康保险设计方、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者、延迟退休者、劳动参与者等多元主体问题更加错综复杂 。”原新称 。
此外,原新预判,未来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依然存在,3000多万男性“盈余”或女性“赤字”变化不大;家庭进一步小型化,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足3人;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比重升高;婚姻形式多元化趋势增强;未婚离婚人口比例升高等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