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锂电池比能量的铝铜箔激光微孔方案

提升电池比能量的途径无非是使用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 , 厚度更薄的隔膜纸 , 厚度更薄的铜箔铝箔 , 尽可能的减少其他辅助添加物 。
其实在最早的锂电池就是采用网状铜箔工艺 , 源自加拿大莫里公司的工艺 , 该技术缺陷明显:1.工艺复杂 , 2.是网箔成本高昂 , 很快被双光箔取代 。如不考虑成本 , 工艺与现有涂布无差别 , 激光微孔箔(又称多孔箔)与双光箔相比在锂电上的应用国内外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很多 。近年来 , 有研究者发现激光的微孔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 , 不仅生产工艺简单 , 且边缘不会有毛刺刺穿的裂痕 。
现阶段 , 锂离子电池生产使用的常规铜箔厚度8μm~12μm(3C数码类电池用铜箔已有采用6~7μm铜箔) , 铝箔的厚度12μm~20μm , 作为正负极导电基材占锂离子电池重量的15%~20% , 如何进一步降低铜铝箔的重量比从而提升比能量呢?于是 , 微孔铜箔铝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孕育而生 , 横空出世:
提升锂电池比能量的铝铜箔激光微孔方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越激光铝箔激光打孔
一、倍率性能提升
正负极皆采用微孔集流体制备的电池 , 正负极极片的正反面材料通过孔隙连接为一个整体 , 电解液有效浸润到涂层材料与集流体的结合部 , 并通过孔隙 , 使得电解液在整个电芯内部成为全贯通状态 , 锂离子从电解液中迁移的效率提升 , 迁移过程可选择路径大大增加 。
二、循环寿命提升
1、负极在充放电过程的具有膨胀收缩效应 , 硅碳负极尤其如此 , 多次充放电之后 , 涂层材料与箔材之间的剥离现象加剧 , 内阻急剧增大 , 从而影响寿命 。采用微孔集流体 , 正负极材料通过微孔箔的孔隙 , 形成了紧密咬合的整体 , 附着力增大 , 涂层与集流体的剥离状况会减缓 , 利于循环寿命增加 。
2、充放电过程中 , 不可避免的形成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 , 不仅消耗锂源也消耗电解液 , 保液量的增加 , 也有利于循环寿命提高 。
三、安全性能提升
1、锂枝晶是导致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主要元凶之一 , 高倍率充放电或低温充电过程更是容易引起锂枝晶生成 , 不论工艺如何改进 , 也无法彻底杜绝锂枝晶现象 。最近 , 清华大学的PeichaoZou等人提出“既然无法彻底避免金属Li枝晶的生长 , 为何不通过诱导生长方向的方式避免锂枝晶刺穿隔膜?”于是采用化学蚀刻法工艺 , 制备了孔径150um的微孔箔材 , 做成微孔箔负极极片 。
孔铜箔E-CU和常规铜箔的P-CU的工作原理下图所示 , 常规铜箔P-CU在工作中金属Li会直接在铜箔的表面发生沉积 , 因此锂枝晶的生长方向垂直与铜箔 , 一定长度后就饶有刺穿隔膜 , 但是在E-CU中 , 金属Li会在微孔的内壁发生沉积 , 从而大大降低了锂枝晶生成引发的安全问题 。
2、微孔集流体制备的极片 , 正反两面的锂离子会起到自平衡的作用 , 特别在负极端 , 因涂层局部厚度不足导致的析锂会得到有效缓解 , 从而提高安全性 。
四、比能量与电池一致性提高
1、铜箔铝箔在单电芯中的重量占比下降 , 正负极材料重量占比提高 , 直接提升单位重量比能量;因倍率性能与极片面密度成反比 , 倍率性能有效提升的条件下 , 若保持原有倍率充放电参数不变 , 在电芯设计中可提高面密度(10%左右) , 单个电芯中的极片层叠的数量减少 , 从而减少铜铝箔与隔膜的使用数量 , 提升重量比能量 。
2、微孔箔电芯可减少析锂现象的发生 , 提高了电池的一致性 。如 , 因设备原因 , 正极A面过厚对负极B过薄(或局部) , 充电过程中 , Li+正常从正极A面脱出 , 负极B面过量不足 , Li+在负极B面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