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航天员“衣柜”上新,带你走近这些“太空高定”( 二 )


20世纪80年代 , 由材料学院潘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就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 , 于1994年成功研制出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 , 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
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航天员“衣柜”上新,带你走近这些“太空高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纺织学院 , 陈南梁教授团队开发“半刚性电池帆板玻璃纤维网格关键材料” , 并把玻璃纤维织成线、做成织物 , 为“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货运飞船插上了“玻璃翅膀” , 让飞船更轻 , 却强度更高 , 寿命更长 。团队创新设计制造的“星载天线金属网” , 则为航天器撑起的一把太空伞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性能卫星的通讯能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用的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 , 则来自材料学院韩文爵高级工程师团队 。这让控制系统的大功率整流器件能够抵抗太空中超高温或超低温 , 还能防止太空光子、中子、质子等粒子的强辐射 , 陪同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首次飞入太空 。
化工生物学院袁琴华教授团队 , 则瞄准了日常小事中的大课题 , 开展多学科攻关 , 最终研制出“太空马桶”——“HYF”尿收集与应急大便收集装置 , 将研发的航天卫生材料成功应用到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中 。
更多高科技服装将“下凡” , 让普通人穿得更健康更智能
一代代东华大学的科研人员不仅凭借着一系列“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 , 主动承担“神舟”“天宫”“北斗”“嫦娥”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任务 , 在他们的努力下 , 更多经由航空服研发而解锁的高科技 , 也开始“下凡” 。用一位青年科研人员的话说 , 在不久的未来 , 更多普通人也可以像航天员一样 , 穿得更健康、更智能 。
在太空中 , 舱外航天服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要经历从一百摄氏度到摄氏零下几十度的考验 。因此 , 舱外航天服的重要部分是贴身穿着的液冷服 , 它可以使人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状态 。不过 , 最先试穿这种高科技服装的不是航天员 , 而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张渭源教授团队研制开发的暖体假人 。
“航天服是否合格 , 由这些假人说了算 。”李俊告诉采访人员 , 这类为航天服制造研发的高精尖技术 , 也会慢慢在商用、民用化的过程中惠及更多普通人 , 比如小婴儿的新型面料和服装的开发与测试 。
“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很难清楚地表达出 , 自己的穿着是否柔软、吸汗、冷热等 , 这就需要开发更先进的面料和设计 , 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李俊说 。
作者:储舒婷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图片来源:均为东华大学供图
【神舟十三号即将发射,航天员“衣柜”上新,带你走近这些“太空高定”】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