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 学生发帖:无法相信北大有这么差的师资
最近,一位学生在考研选择导师时,发现北大数学学院某博导硕士毕业于地方院校,发帖称“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 。
其实,那所地方院校的数学学科业内评价一直不低,考研学生不看导师科研能力,反而对其学历刨根问底,深刻暴露了“第一学历崇拜”的误导性 。这种思维如果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蔓延,难免造成学科发展“近亲繁殖”等问题 。
之前,教育部在官网回答网友“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的问题时,明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教育部在答复中还说,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
文章图片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并不认可“第一学历”的说法,但“第一学历”在民间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概念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第一学历”通常指人取得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文凭 。“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是“双一流”“985”还是“211”,乃至具体属于那所学校,都决定着其“含金量” 。
“第一学历”何以大行其道?《南方都市报》的一篇评论将其归结于效率:通过“第一学历”,企业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出应聘者在求学阶段的一般表现 。换言之,“第一学历”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一系列指标之一,而在“学历社会”的加持下,这一指标无疑具有巨大的权重 。
“本科进入名校的学生不用努力,也可凭‘第一学历’获得竞争优势,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吗?那些高中毕业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能扭转‘第一学历’劣势,就会有部分学生自暴自弃 。”
界面新闻的评论文章,反思了将“第一学历”等同于能力的错误思维,强调应当在过程中评价人才,而不能让人以为取得第一学历便“高枕无忧”或“无力回天” 。
扭转“第一学历”偏见,不仅需要改变社会观念,也需要改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使其更加公平合理 。界面新闻的评论就指出:“不能再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要给所有学校创造平等竞争、发展的环境 。”
目前,我国在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包容特色、平衡分配,让部分“小而精”的学校和学科获得更好的发展 。
【北大一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 学生发帖:无法相信北大有这么差的师资】
文章图片
- 空中俯瞰我国最大原油基地渤海油田 相当于2.6个北京市的面积
- 浙江宁波北仑本轮疫情累计确诊26人 无重症病例
- 北京朝阳首位AI主播明日上线
- 河北唐山一面包车落水致6人死亡
- 今年北京地下水已回升近5米,最大点位达30米
- 河北唐山一面包车大雾中冲入河里 多名乘客遇难
- 河北工程大学回应疑似有学生虐猫:学校高度重视
- 北京冬奥志愿者,用最绚丽的色彩点燃奥运时刻!
- 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站5日起恢复运营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将出席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