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盛会10月11日开幕

北京日报讯(采访人员 朱松梅)今天(11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 。此次会议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本次会议将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 。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闻官员刘思佳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制定,包括三个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分享遗传资源带来的好处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本次会议将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 。“到2050年,我们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刘思佳说,未来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将助力2050年愿景的实现 。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分为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两个阶段在昆明举行,审议、决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议题 。
会议期间,将举行生态文明论坛,邀请各缔约方、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媒体机构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等共计18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线下参会人员规模约1300人,线上参会约500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惠远介绍,生态文明论坛共设置7个主题,将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
会议期间,还将发布“碳中和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行动宣言”;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系列报告;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以及《地球生命之美——自然保护地人与生物多样性的故事》等区域研究成果 。
作为大会的主席国,中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COP15新闻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中国采取的措施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政策法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及不断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等 。近年来,中国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东北虎、雪豹、藏羚羊、亚洲象、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国宝大熊猫也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 。
相关新闻
我国已基本摸清主要生物类群和植被类型
据新华社昆明10月10日电(采访人员 岳冉冉)《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11日将在昆明开幕 。10日,中国科学院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布了多项生物多样性成果 。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在国家水平摸清主要生物类群和植被类型的目标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从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现状、保护、收集、保藏、开发和利用,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相关成果 。
2021年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中包含了11.5万个生物物种 。仅2020年,我国发表的新物种超过2400种,占全球新发表物种总数的10%以上 。近年来,中国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其中,鸟类网用卫星追踪器标记了140多种4000多只迁徙鸟类40多亿条数据 。正在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和即将启动的第三次新疆自然资源科考等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和变化提供翔实资料 。
《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汇集了735万份生物资源数据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17468种、25.8万份生物种质资源,使我国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