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出现“免费赠险”新坑
文章图片
本报7月19日曾经报道《“首月1元”保险有多坑?自动“被扣费”一年将高达3145元》 。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月1元”等互联网保险营销乱象被明令叫停 。
近日,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备受诟病的“首月1元”“零首付”“首月仅为X元”保险营销已难觅,但互联网保险过度营销、不知情“被保险、被扣费”的顽疾并未彻底杜绝 。多位消费者投诉,在某互联网保险平台领取变相的“免费赠险”——如“体验三个月免费服务后”,被保险公司自动扣款,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投保” 。
监管
多次禁止“免费领取”等营销模式
按照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销售问题上,“零首付”“低首付”“首月仅为X元”“免费赠送”“免费领取”“限售、限时、限量”“剩余X份”“红包补贴”等通通被划上红线 。
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等 。
调查
消费者“上套”个人信息被套取
在调查中,北青报采访人员发现,由于“免费赠险”已被明令禁止,变相的“免费赠险”仍是套路多多,有的写“周周领”,有的写“您获得了免费大病保障额度”,有的则是“医疗报销金600万免费体验2个月”,在不告知信息的情况下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消费者于女士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她在某知名互联网平台上浏览时,时常弹出提示您已经获得大病保障额度168元-赔付重大疾病,“最高可攒到1万元”的广告 。出于好奇她点击了同意“免费领取”,之后不需要输入任何信息,系统已自动导入她的身份证等个人的信息,最令她惊奇的是,里面还包括她家人、孩子等个人信息也被导入页面 。
于女士担心存在潜在的风险,但是她无论如何在页面上也找不到放弃“免费领取”这份保险的按键 。静下心来再看,“免费领取”的页面下方仅有一行小字显示“阅读并同意”,里面有三个蓝色链接:“保险条款”“投保须知”“平台服务协议” 。点开“保险条款”“投保须知”“平台服务协议”链接会发现,每个里面都有上千字的条文,认真阅读并理解至少需要10分钟 。然而这个地方并没有显示需要消费者勾画的空方框,完全不需点“同意”或“是”,此处为直接默认同意选项 。
也就是说,于女士只按了“免费领取”按键,在完全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就投保了一份名为“好医保·免费医疗金”的保险 。这份保险的保障额度为10元 。
案例
赠送保险到期后自动扣款续期
消费者王先生在黑猫投诉称,他在未知情况下免费保险体验业务自动续期并扣款 。今年4月份,王先生在某APP上被赠送了三个月“好医保”保险的免费体验服务 。之后,王先生卸载了该软件 。
9月7日,王先生在该APP上的金额不足,未经允许自动使用某借贷服务扣款 。王先生查询消费信息才知悉,7月时未经通知或询问,一份所谓的“保单”从7月22日生效,并在7月15日自动扣费 。自动续期到一年并开始扣款 。7月15日投保和扣费的情况,王先生均未收到电话或短信通知 。
专家看法
消费者发现错误购买应及时在犹豫期退保
- 美国已有16州出现奥密克戎确诊病例
- 四部门拟禁止银行保险机构通过柜台与个人客户开展衍生品交易
- 央行:恒大出现风险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
- 海南海口一幼儿园33名师生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 美国出现第一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 世卫组织: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奥密克戎毒株
- 财务恶化后投保或无效 保险不是逃债避风港
- 福奇警告美可能已出现新毒株,但美仍未断航南非
- 报告显示:我国慈善组织2020年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筹集善款逾82亿元
- “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变异株”,Omicron的出现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