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二 )


文章图片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雷达、光学望远镜等测控设备,从火箭点火后就开始了追踪,实时测量火箭飞行的轨迹和速度 。一旦发现异常,它提供的测量数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启动火箭逃逸塔,保护刚刚出发的航天员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火箭升空582秒后,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但此时,航天员们距离进入核心舱还要再过一道关——完成与核心舱的径向交会对接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在上个月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时,已经成功实施了径向交会试验,但并没有最后对接,最近时距离对接口19米,这19米也是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后设计师们最紧张的一段航程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按照预定流程,整个对接过程都是由飞船自动控制的,但舱内的航天员也完全掌握手动交会对接的能力 。尽管这是首次进行径向交会对接,但是这种对接模式早已成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训练科目,神舟十二号的试验反馈也为他们又增加了一重安全保障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起飞后六个半小时,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接下来,飞行乘组将开启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日程 。这次,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将驻留半年时间 。在轨飞行时间越长,空间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越大,地面对此设计了严密的防护预案 。应对舱体泄漏就是其中的一种 。
航天器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充分考虑到了防止泄漏的问题,采用了特殊材料和结构保护舱体 。但是长期在轨还存在着许多未知数,设计师除了在航天器上设计泄漏报警装置外,还专门为航天员们设计了手动检漏和修复的套装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为了应对长期驻留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多达4800个预案,针对极端情况还进行了应急救生准备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两个火箭的安装厂房,在以往任务中,发射结束后这里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这一次,发射任务结束后,应急救援待命任务马上开始 。在垂直厂房里,长征2F遥14火箭也已经测试完毕,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执行应急救援任务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为了确保火箭、飞船随时具备应急救援能力,在来到发射场后,都是以发射状态为要求测试完毕后封存于此 。要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保持它们的状态,对发射场的系统监测手段、电力供应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航天员在太空“出差”180天 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在现场经常能听到参与载人航天任务的各个系统单位提到“常态化”三个字,比如,天上中国人太空之家里常年有航天员驻留,而地面上,飞行控制系统常态化监测飞行状态,航天员系统常态化天地协同工作,火箭飞船着陆场等系统也开始了常态化的应急救援值班 。正因为有了地面上各个载人航天系统这样的常态化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才更安全,也更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