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点播,取消就完事了?( 三 )


更何况 , Netflix本身也直到2020年疫情期间 , 现金流才勉强扶正 。
为了应对危局 , 扭转亏势 , 今年4月 , 包括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在内的53家影视公司、5家视频平台及15家影视行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 , 宣布将对网络上针对影视作品内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 , 发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 。
可短视频虽然割走了一大部分用户 , 但毕竟不是同一个领域 , 所谓“二创”也只不过是五花八门的短视频内容的一个子类 , 占比不高 。更何况 , 不少新发影视剧也需要短视频二创带来的流量宣传效应 。声明发表归发表 , 后续的动作并不多 。
相比四处找麻烦 , 平台更需要的 , 恐怕是一场自我革命 。
无论选秀综艺还是超前点播 , 都不像是内容思路 , 更像是在打造互联网产品 。长期来看 , 如果要打破不停亏损的怪圈 , 事实上只有两个方向 , 但这两个方向完全南辕北辙:一是放弃产品思路 , 深耕内容的同时精简成本;二是再开发新的产品玩法 。
资本厌恶风险 , 会本能寻求标准化程序控制成本和制作周期 , 天然倾向于后者 。但从零打造出一套类似选秀综艺的节目 , 同时满足赚钱 , 平台完全掌控 , 能够长期复制 , 且对社会没有负外部性等要求 , 也殊为不易 。
至于前者 , 平台“内容为王”的口号喊了多少年 , 实践中都沦为了烧钱大战 。2020年 , 腾讯视频CEO孙忠怀喊出了三年在内容投入千亿的豪言 。一年300亿 , 比爱奇艺2020年的内容成本还要高出约100亿 。战火一烧 , 另外两家也只得跟进 。
超前点播,取消就完事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图虫创意
但这么大的内容成本真的有必要吗?
内容行业的性质决定了用户对平台没有忠诚一说 , 哪家内容更具吸引力就去哪家 。根据媒体梳理 , 2018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就分别为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拉新了1300万和900万会员用户 。2021年第一季度 , 由于《赘婿》大火 , 爱奇艺会员收入环比增长了12.4% , 到了第二季度 , 由于缺乏热门内容 , 会员收入环比下降了7.2% 。由此看来 , 存量时代下 , 三家无论怎么烧钱 , 用户也不过是从一家跑到另一家 , 转来转去 , 宏观生态不会有任何改变 。
更何况 , 这种烧法 , 内容质量也没提高到哪里去 。近年三大平台发力的所谓剧场化 , 无非就是单部优质剧集变成了多部 , 更何况一个剧场也不可能每部都是精品 , 放完了 , 用户照样换地方 。
而在饭圈文化被整顿后 , 原本粉丝黏度最高的“工业糖精”剧数量也会可预见地大幅下降 , 本就不牢固的用户忠诚度也只会变得更加差劲 。
这就意味着 , 除非三家坐下来进行沟通谈判 , 一起跳出走量不走质的恶性竞争局面 , 大幅度砍掉腰部尾部剧集 , 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影视剧购销制度 , 才有可能打开局面 。
其实早在几年前 , 平台就已经开始控制成本了 。多平台联合对剧集采购进行压价 , 已经成了公开的默契 , 各视频平台的内容成本和采购量实现了大幅下滑 。以腾讯视频为例 , 2018年剧集的上新数量是352部 , 这一数字在2019年缩减到了223部 。但尽管如此 , 依然有大量的浪费 。
但这就是一个囚徒博弈的困境 , 一家做了削减 , 另外两家就必须要跟 , 否则用户全跑了 , 财报必然会变得很难看 。与此同时 , 内容制作端也要优化精进 , 采购端大部分推倒重来 , 将成本颗粒度控制进一步细化 , 这都不是短期内容易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