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混翅鲎化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9月29日电 (采访人员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9日消息,中外科研人员在华南地区首次发现志留纪(距今约4.3亿年前)的混翅鲎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鲎 。此次发现填补了混翅鲎类在中国的空白 。
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
【中国现混翅鲎化石!】板足鲎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 。因其形似蝎子,故俗称为海蝎 。板足鲎最早出现于奥陶纪,在志留纪达到了多样性的巅峰,之后走向衰落,于二叠纪末全部灭绝 。板足鲎以其独特的外形而备受人们关注,是志留纪的“明星动物” 。加之其生态多样性高,在海洋、淡水、陆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是了解古生代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 。
然而,与其较高的曝光度相比,学界一直以来对此类动物缺乏深入了解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生王晗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合作,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 。
中国现混翅鲎化石!
文章图片
图为秀山恐鲎化石 。南古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从化石判断,恐鲎体型较大,体长可达近一米 。其第三对附肢特化增大,并具密度较高的硬质长刺;后体及尾部似蝎 。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分析,科研人员重建了秀山恐鲎的形态,并确定了其在板足鲎家族中的系统发育位置 。
科研人员表示,此次发现填补了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也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扩展了学界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 。
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资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