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财商”避开“套路”?年轻人,请收下这份指南
“借贷消费”“只赚快钱”“一夜暴富”……一些年轻人因为这些消费和理财观念,容易落入“套路贷”或金融诈骗的陷阱 。在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金融乱象的同时,专家建议年轻人树立理性的借贷意识和理财观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这里有一份“避坑”指南,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提升“财商”,保持理性 。
部分年轻人易落入金融陷阱
“专业办理大学生贷款,只需提供身份证信息,无利息、零担保……”这则广告信息打动了看中一款游戏机的大学生小王 。他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加上了对方微信,并在其指导下在某贷款平台贷了4000元 。但没有经济来源的小王,无法按期还款,只能通过多家平台“借新还旧” 。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短短6个月小王的债务已增长到10余万元 。
近年来,借款人出现了“年轻化”特征,尤其是随着各种消费场景产生的小额贷款日渐增多,游戏贷、医美贷、租金贷等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少数大学生深陷高额债务,离不开不良贷款平台的推波助澜 。一些非正规持牌机构打着“小额低息”“无需信用记录”等旗号诱骗消费者借款,贷款利率实际上远超市场水平,甚至诱导“以贷养贷” 。另外,一些青年群体愿意尝试新奇事物,却缺乏足够辨识能力,容易落入宣传诱导的陷阱 。
【如何提升“财商”避开“套路”?年轻人,请收下这份指南】去年,河南信阳的张女士接触到一款名叫“喵喵”的手机应用软件,用户通过软件认购和“饲养”虚拟猫咪,虚拟猫咪很快便可养成、出售,号称能在短时间内为投资人赚得10%左右的收益 。张女士前前后后投入了15万元,然而“喵喵”App突然无法登录,她不仅没有得到高额回报,本金也被一卷而空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对全国约14万份成年受访者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在有金融投资行为的群体中,中青年群体对金融投资收益预期的非理性程度更大 。
专家指出,部分年轻人由于风险偏好比较高、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可能会追求赚“快钱”,盲目购买“保本高收益”产品,容易落入金融诈骗陷阱 。
堵偏门同时需开正门
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投资理财平台,是助长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意识和非理性投资行为的重要推手 。为整治这类乱象,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发力 。
今年以来,国家出重拳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出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其中提出,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金融”“理财”“财富管理”等字样或者内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风险……
堵偏门同时需要开正门 。“在将‘偏门’堵严、堵实的同时,要满足好年轻人合理的金融需求,将‘正门’开大、开好,弥补金融服务的短板 。”董希淼说 。
专家建议,为满足年轻群体合理需求,各家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提供额度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 。另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和投资行为,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
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型,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
- “双向奔赴”!河南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抗疫贡献力量
- 乱港媒体“癫狗日报”宣布停止运作
- 校园枪击案后 美议员发“持枪全家福照”引争议
- 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手递手”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解密“上海数交所”:从“证交所”到“数交所” 上海再辟“交易新市场”
- 年末9地发布“抢人”新政策!哪里最吸引你?
- 证监会:“推动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系误读
- 韩国“人造太阳”持续运行30秒 再破纪录
- 母亲因儿子哭闹惊险躲过煤气罐燃爆 如何预防燃气危险?
- 当上非洲酋长的中国小伙已回国 称与非洲“土皇”仍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