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漠崛起航天人才方阵( 二 )


一花独放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像张健这样年轻才俊中心还有很多:25岁担任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遥测系统指挥的助理工程师陈启蒙、用0.036Mpa赓续传承“小白毛”精神的滕云万里、让青春为党旗添彩的“90后”测控群体……
今年以来 , 为圆满完成各项航天发射任务 , 中心坚持打牢组织桩、思想桩、技术桩 , 以组建火箭质量监管“大专班”、开展科技人员“大训练大考核”为抓手 , 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 为打造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
“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该中心领导认为:“只有坚持全方位培养和使用人才 , 不断抬高科技人员能力素质的‘天花板’ , 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堪当航天重任的‘领航员’ 。”
今年以来 , 该中心大胆推荐使用优秀年轻基层科技人员 , 逐步实现固定式、应急式、补缺式培养模式向系统化、全方位、体系式培养模式转变 , 人才培养呈现崭新局面 。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打造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中心是技术密集型单位 , 过去因科技人才而兴 , 现在也必须因科技人才而强 。”该中心领导在分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形势时一致认为 ,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积极为人才松绑 ,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 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指示要求 , 才能把中心打造成为成长成才、创新创造、难舍难离的新时代奋斗热土 。
为了切实找准科技人才队伍“内卷”“板结”“躺平”等现象的症结所在 , 进一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 8月中下旬 , 该中心领导分成9个小组下沉到基层单位 , 与科技人员进行“大谈心” 。
科研氛围还不够浓厚、论文审查周期较长、考评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个个制约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影响科技人员归属感、价值感、获得感的堵点难点矛盾点浮出水面 。每年召开一次“联合实验室创新合作年会”和“科技创新年会”;论文发表审查只跑一次“一站式”办理等16项服务保障措施也随之出台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随着中心各项人才建设制度的出台 , 引进甘肃省优秀师资力量加强科技人员子女教育 , 修建152公里“东风渠”营造更加美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 以及开展家属体检关爱、子女幸福成长等十项行动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
“科技人才是中心建设发展的主力 , 更是创新超越、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该中心领导介绍说:“年初以来 , 在中心党委强力推动下 , 在目标牵引、任务锤炼、融合借力、分类抓建的理念引领下 , 中心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集群化、实用化 , 高层次航天科技人才方阵正在大漠深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