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作证 大漠小城额济纳战“疫”记( 三 )


河南导游王亚玺所带的老年团中有38位老人,滞留期间有30多种药品短缺 。她将药品清单发给额济纳旗文旅广电局,三天后就有工作人员将药品送到了酒店 。“我不知道谁在给我们团送药,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最宝贵的药品送到我们身边,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王亚玺感动地说 。
10月29日凌晨,一名突发脑卒中的游客在额济纳旗蒙医医院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 。为他进行诊疗的医护人员来自1400多公里外的山西白求恩医院 。
疫情发生后,额济纳旗人民医院成为确诊病例的收治医院,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承担起了对当地群众和滞留游客的日常诊疗工作,可医务人员少、医疗设备落后,病患涌来,蒙医医院不堪重负 。为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抽调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队驰援额济纳旗 。
连续行车28个小时,94名医护工作人员和14辆医学方舱车辆从太原来到额济纳旗,相当于将一个二甲医院直接“开”进了旗蒙医医院 。
游客突发脑梗、群众突发肝衰竭、新生儿脐带绕颈、防疫人员不慎扭伤……面对一个个危急情况,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护人员通宵达旦救治,有人连续30多个小时不休息,保障了疫情期间滞留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被当地群众称为“赛音浑”(蒙古语意为好人) 。
一次应急处置的大胆探索
不论是对百余名确诊病例的救治,还是对近万名滞留游客的转运,“生命至上”的原则贯穿额济纳旗抗疫全过程 。在边陲小城额济纳旗,来自全国的优质资源和力量在此集结,各地携手帮助额济纳旗渡过难关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方“一股劲”既成了佳话,更成为宝贵的抗疫经验 。
大漠旁,一辆辆救护车和医疗方舱车辆排成长龙,昼夜兼程,驰援额济纳 。疫情发生后,国家调派8名医疗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拉善盟相继调派156名医务人员,来到额济纳旗开展确诊病例救治工作 。可额济纳旗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救治工作捉襟见肘 。为确保患者得到更加有效救治,专家组经过科学分析研判,决定将确诊病例转运至医疗条件更好的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
从额济纳旗到呼和浩特市,转运跨越1000多公里 。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许宏智说,转运全程实行闭环管理,并根据每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转运方案,有针对性地配备医护人员 。目前已转运的患者,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1岁4个月 。“对于82岁的患者,安排重症医学和呼吸科专家全程进行健康监测;1岁多的儿童则由儿科医生和护士全程陪护 。截至11月3日,已有149名患者分批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接受了‘一人一策’的精准救治 。”
10月27日夜间,一列从郑州始发的旅游专列,在额济纳旗滞留10天后,踏上返程之旅 。至此,额济纳旗正式启动近万名滞留游客转运工作 。游客转运按照旅游专列、散客专列、旅游包车、自驾车游客分类制定方案,转运目的地有内蒙古自治区内低风险地区,以及旅游专列的发车地郑州、昆明、芜湖等 。
“转运过程中防疫十分严格,不时地消毒,反复提醒游客全程戴好口罩 。”乘坐专列返回安徽省芜湖市的游客张女士说,“芜湖站为我们返皖游客设置专用通道,配足配齐接转设施和保障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风险 。”截至11月2日,额济纳旗共转运9553名滞留游客,全部完成游客转运工作 。游客在各地进行14天集中健康监测无异常后,即可返乡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滞留旅客转运专班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罗会明说,考虑到大量游客滞留引起防控资源不足、老年游客医疗和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原因,专家组做出游客转运的决策 。把滞留在高风险区的游客转运到低风险地区,一方面减少了游客滞留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另一方面本地的防控措施也能更好落实 。他说:“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中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