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区“守护者”的24小时

新华社西宁11月3日电 题:疫情封控区“守护者”的24小时
步行2.5万步,接打电话383个,睡眠不到两小时……这是西宁民警段炳乾在疫情封控区值守的24小时 。
11月2日晨,6点的西宁天还没亮 。搭建帐篷、运送物资忙到凌晨3点多,34岁的段炳乾和战友们眯了不到两小时就爬了起来 。匆匆吃个鸡蛋和饼,他们穿上防护服,继续变身“大白”,奔赴疫情防控岗位继续战“疫” 。
最近,西宁市新增3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所在的城西区兴海路街道,不少小区被列为封控区,要求人不出户 。城西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段炳乾和同事,被紧急派往兴海路街道,进入约0.4平方公里、住着2600户居民的封控区执勤,成为封控区的“守护者” 。
破晓前,分外寒冷 。西宁城区平均海拔2200多米,连日来最低气温零下4摄氏度 。行走在巷道,寒风刮得脸颊生疼,手上橡胶防护手套薄薄一层,几乎没有保暖效果 。
封控区值守,最紧张的是时间 。由于需要多轮核酸检测,段炳乾记下的一天工作清单里,通知住户、组织队伍、维持秩序、上门登记……各项任务安排和注意要点,在本子上列得密密麻麻 。
7点多,段炳乾拿着喇叭巡查封控区楼院,“各位住户注意了,请大家遵守疫情防控规定,8点半开始分批下楼做核酸 。各位住户注意了……”
居民陆续下楼,段炳乾站在核酸检测点入口,逐一提示:“先扫码登记身份信息,等候核酸采样相隔一米” 。一些老人不会手机操作,防护服胸口上写着“警察”字样的段炳乾,主动上前帮忙填信息,“有困难,找警察嘛” 。
眼前的场景,段炳乾并不陌生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也在防控一线,连续值守20多天,还被评为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核酸采样结束后,段炳乾抓紧扒上几口盒饭 。放下筷子,又和社区工作者一块,挨家上门登记信息 。
“您好,我是值守民警,请问家里有几口人?还有人没做核酸检测吗?”遇到还没采样的,段炳乾督促他们下楼:“疫情期间,非常时刻,每个人都得做核酸检测,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
封控区多是老旧小区,4个小时,近150户,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楼里爬上爬下,逐层敲门入户,让长期生活在高原的段炳乾也气喘吁吁 。
“很多居民一声‘辛苦了,多保重’,还有一些退役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主动问起‘还需不需要志愿者’ 。”段炳乾说,这让自己心里暖暖的 。
入户期间,段炳乾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 。“政府运来一批蔬菜,赶紧到现场维持秩序 。”“我的天然气用完了,能不能帮我把燃气卡送出去,让我朋友买点天然气?”……在不断的沟通协调中,段炳乾一天接打了383个电话 。
“救命啊,快帮帮忙,有位孕妇要生产了!”正在执勤的段炳乾,听到有人呼救,得知封控区内有位孕妇即将临盆 。
他赶紧跑向指挥部,一面紧急向上级汇报,一面与120急救中心沟通,迅速开通“绿色通道” 。将救护车引导至楼下,指挥接上孕妇赶往医院 。
“后来听到这位孕妇顺利生产的消息,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段炳乾说 。由于妻子是医务工作者,同样在“疫”线,7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只能由他的母亲来照顾 。
【疫情封控区“守护者”的24小时】晚上完成入户信息登记和上报后,段炳乾和同事还得分批在封控区巡逻 。“难免有些群众在屋里时间长了,想下楼透透气,我们得把他们劝回去,减少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