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思想指向的是未来|专访刘悦笛( 三 )


这种打通,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哲学应该能够指导现实实践和生活,而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包括他当时提的“西体中用”,都是和中国面临的现实大问题相关联的 。
应该说,不同的时代就会激发不同思想的激荡,其中没有高低与否 。李泽厚的思想内容确实是和那个时代本身相关的 。如果我们回溯他整个思想发展的过程,从最开始做谭嗣同研究,到五六十年代参与中国美学大讨论,再到1979年写《批判哲学的批判》研究康德,后来是《美的历程》,三大思想史论,最后到晚年的伦理学,会发现这种个人思想的流变都是和时代变化同步的 。
李泽厚的思想指向的是未来|专访刘悦笛
文章图片
《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7月
30年前李老师有个说法叫“思想隐退,学术凸显”,大概就是形容他这样对很多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的思想家,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专业化的学者会越来越多 。30年后的今天,这个趋势几乎已经达到顶峰 。这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有思想的学术,二者都不可偏废 。
新京报:李先生曾在近年的一些专访里谈到,很惊讶自己的书现在还有那么多读者看,因为觉得自己的很多思考已经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在你看来,李老师的思考在今天有哪些现实的意义?
刘悦笛:我觉得与其说是面向当下,不如说李泽厚的思想更多是面向未来的,他以前的论述多次提到的都是指向“百年之后” 。“情本体”直接瞄准和反驳的,其实就是西方的理性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 。过往这些价值观是主流,但如今,东方哲学中的许多价值观,在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就是我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有信心的理由,虽然目前,我们的哲学在世界上依然还不太有位置 。
以儒家为例,当下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性地传承儒家的传统 。李先生就曾提出“用孔子化马克思” 。这个其实不同于现在中国儒学界主流的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 。这是一条儒学的新路,也是一个指向未来的想法 。
作者|刘亚光
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