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 “歼8之父”万米高空排隐患

1930年,顾诵芬生于江苏苏州 。他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家 。虽然出生于人文氛围浓厚的家庭,但顾诵芬投身工程科学,在航空领域成为一代大家 。缘由是一个航模玩具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顾诵芬一家已经搬到了北平(现北京),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轰炸暴行 。10岁时,叔叔送给他一个木制的航模作为生日礼物,顾诵芬一下子喜欢上了飞机,立志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并开始为之努力 。
1951年,顾诵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航空工业局 。1956年8月份,我国第一家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 。所谓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 。顾诵芬和同事们一起,边摸索、边试验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白天下班后,他会带着同事去医院收集废针头,焊接在铜管上,造模型 。
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在沈阳首飞成功 。顾诵芬在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上创建了属于中国人的气动力设计方法 。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不少航空科研人员憋着一口气:一定要造出我们自己的“争气机” 。
1964年,独立研制歼8战斗机工作正式启动,原总设计师在执行公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 。顾诵芬与其他几名骨干临危受命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 。但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飞机出现强烈振动,这让所有参研人员都悬起了一颗心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亲自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振动情况 。
当时驾驶飞机的试飞员鹿鸣东回忆:“顾总那会儿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却丝毫不顾过载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这让所有在场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动 。”
正是源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观察和大胆尝试,顾诵芬和团队一同解决了气流严重分流的问题,并亲自做了对飞机后机身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彻底排除了飞机跨声速抖振的现象 。
随后15年,顾诵芬持续参与歼8Ⅰ和歼8Ⅱ的设计,直至定型生产 。这款双发高空截击战斗机成为我国航空自主研制的一代传奇,捍卫中国领空长达半个世纪 。
【顾诵芬 “歼8之父”万米高空排隐患】被誉为“歼8之父”的顾诵芬谦虚地说,回想自己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