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需要大众“去滤镜”( 二 )


很明显的一个趋势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 开始把豆瓣、大众点评、微博、百度地图等平台 , 看作是消费决策的重要帮手 。为什么这类平台可以帮助消费者走出网红“魔障”、回归理性?
背后是网红与大众相悖的逻辑 。
根据官方定义 , 网红经济是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现象 , 意为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 , 对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营销 , 将粉丝对他们的关注度转化为购买力 , 从而将流量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 。显然 , 网红经济本质上是商业模式 , 必须要完成一个商业闭环 , 这其中流量是第一要素 。
事实上 , 中国互联网网红20年发展史 , 基本就是“流量-变现”演进史 。如今 , 在各大新兴的流量战场上 , 坐拥粉丝的网红们 , 已经成为商家品牌广告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渠道 。从国际大牌到新生代国货、从美妆服饰到日用百货 , 网红营销早已遍布大众商品 。
值得注意的是 , 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讲 , 网红与商家是利益共同体 , 网红的目的是通过为商家带流量而换取自己的利益 。
不可否认 , 网红经济发展至今 , 确实涌现了一批具有高流量且真正对他人有帮助的网红 , 他们制作出真正能帮助消费者做出决策的硬核攻略内容 , 以及用网红的议价能力 , 带来优质低价的商品 。
但如果网红在线上流量平台的分享动机发生错位 , 其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分享生活 , 而是激发他人购物欲望 , 是为了赚更多钱 , 实现更高的商业变现 。那依赖高流量带来关注度的网红 , 在内容制作上会适当夸大甚至是扭曲事实 。他们推荐的 , 有可能未必是他们真实用过的 。
流量当道 , 内容更是商业变现的手段 , 粉丝成了贩卖信任的“工具” 。不同的流量平台 , 机制不一 。但消费者无时无刻不被算法和消费主义塑造着“首页” , 也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看到的内容 , 是刷了多少流量才被推荐到你面前 , 或是买了多少广告位 , 才会不断“冲击”你的视线 。
另一种大众种草模式 , 则以普通消费者为主 , 消费者主要对使用、消费和体验进行打分和评价 , 淘宝、大众点评、豆瓣、亚马逊的评价体系都是如此 , 分享目的是借大众的消费体验 , 辅助消费决策 , 从而形成一套大众评价信用模式 。
在此模式下 , 每一个普通消费者都是内容创作者 , 他们发表评价不是为了流量 , 也不是为了商业变现 , 或是为了记录日常生活 , 或是为了发表吐槽 。因内容基本来自大众 , 所以专业性上大多不如专业的网红 , 产出频次也没有规律 , 但其最大的优势是好评、差评、中评皆有 , 接地气、参考性强 。
在网红内容的生产程式中 , 网红的“屁股”是坐在商家一边 , 本身就身处中心化的“聚光灯” , 他们的运营逻辑是通过算法和内容红利制造消费欲望 , 在这种模式中 , 必须要形成商业闭环才算成功 。也就是说 , 网红终究走向带货的“宿命” 。
大众UGC信用模式不同的是 , 每一位内容创作者的“屁股”是坐在消费者的角度 , 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下 , 普通消费者不需要再用内容去形成商业闭环 , 所以内容真实性和可信性更强 。
网红需要大众“去滤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行业分析人士向懂懂笔记解释 , 互联网带来了两个大众化革命:一个是互联网正在消弭“数字鸿沟” , 通过信息无障碍建设 , 让优质商品和服务得以借助互联网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另一个是实现了对于事物评价体系的大众化 , 也就是对于事物评价的话语权由专业精英走向了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