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杜绝“直播售假” 用信任赢得“流量”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 , 流量叠加 , 的确为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和生产企业带来了利益 , 但要明白 , 只有产品服务质量才能决定发展的上限 , 为这三方主体赢得信任和口碑 。主播、平台及企业如果做不到严苛选品、杜绝假货 , 一旦消费者的信任彻底丧失 , 直播间的“流量”也将消耗殆尽 。
中经评论:杜绝“直播售假” 用信任赢得“流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郑杨/摄
又是一年“双十一” , 直播带货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 , 直播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商形态 , 给增速整体放缓的电商带来新的流量 , 也激发出新一轮消费潜力 。不过 , 与直播带货异军突起相伴的还有直播间主播频频因售假而“翻车” 。
事实上 , 多数带货的直播间都在以低价为卖点吸引消费者 , 而大部分消费者进直播间也正是为了“图便宜” , 这就为直播售假创造了便利条件 。以奢侈品、电子产品的直播带货为例 , 相比普通商品 , 部分消费者往往对奢侈品、电子产品的低价促销缺乏“抵抗力” 。虚荣心催生购买欲 , 低价格带来“占便宜”的心理感受 , “花更少钱买到更好东西”的目标似乎在这里达成了 。
消费者们应该知道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 电视购物几乎成了“假冒伪劣”“套路”的代名词 。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 网络直播带货又拿起了电视购物的“接力棒” , 原来电视购物中的“只要998”营销话术也变成了直播间里的“一折秒杀、全网最低” 。显然 , 不正常的低价总是与假货相伴相生 , 再遇上直播间里大量“水军”营造氛围 , 又招架不住新型营销话术 , 一些消费者就难免踩“坑” 。
如今 ,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涌入直播间 , “来不及管理”“一时疏忽”都可能成为直播售假的“借口” 。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直播带货女王”薇娅 , 就曾被网友曝出在直播间售卖的一款198元的潮牌Supreme联名风扇是山寨货 , 因而深陷假货风波;李佳琦也曾因为“不粘锅”质量问题而登上微博热搜榜 。可见 , 即使头部主播 , 也会出现“翻车”的情况 , 那么对于更多选品能力不足的普通主播来说 , 商品的质量问题恐怕更加难以把控 。
低到离谱的价格、夸大其词的宣传以及不断“翻车”的产品 , 让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态度逐渐由好奇、欣喜转变为怀疑 , 很多消费者开始质疑直播带货的产品质量 , 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
直播带货是涉及平台、主播、商家三方主体的销售场景 , 这种场景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方相互推诿的空间 , 极易产生三方“踢皮球”的局面 。面对侵害 , 消费者的维权方式本就十分有限 , 一旦遭遇“踢皮球” , 维权将难上加难 。侵权却不用负责 , 违法成本极低 , 长此以往 , 直播售假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
所幸的是 , 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重视直播售假问题并出台多项监管措施 , 严格界定平台、带货主播、商家这三方主体在直播带货中的责任 , 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 。今年5月25日起实施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就明确规定 , 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不得营销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 。
流量叠加 , 的确为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和生产企业带来了利益 , 但要明白 , 只有产品服务质量才能决定发展的上限 , 为这三方主体赢得信任和口碑 。直播售假乱象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 主播、平台及企业如果做不到严苛选品、杜绝假货 , 一旦消费者的信任彻底丧失 , 直播间的“流量”也将消耗殆尽 。只有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 让消费者安心购物 , 直播电商才能良性发展 , 并助力消费持续升级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