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遇秋雨 展期有寒潮?气象“黑科技”让进博天气早知道、更智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说:气象“黑科技”让进博天气早知道、更智慧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孙中钦 摄
新民晚报讯(采访人员 马丹 特约通讯员 谢丽萍)寒潮来了 , 气温“折扣”力度多大 , 是不是容易感冒?强冷空气的“造访” , 丝毫不影响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热度” , 而雷达立体观测、人工智能等气象“黑科技”加盟 , 也助力申城的气象专家破译天气变化背后的“密码” , 更智慧、更精细地做足进博气象服务保障 。
更快更准 AI加盟让预报更加智慧
“注意了 , 强冷空气明天下午到傍晚抵沪!冷暖气团交汇下 , 可能会出现短时雷电情况 。”一份精准到“下午到傍晚”的寒潮预报前天就和公众见面了 , 而昨天下午 , 寒潮抵达 , 一场声势不小的秋雨果然如约而至 。“天气预报里 , 最让人难捉摸的就是暴雨、雷电、大风这类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极端天气 。”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进博会气象台台长马雷鸣说 , 自人工智能技术在2019年首度试水进博气象预报以来 , 上海的智能客观预报技术已有了显著的提升 , 也让今年的进博气象保障更精细、更智慧 。
预知暴雨何时出现 , 并提前做好气象预警 ,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 最重要的就是与它“抢时间” 。通常来说 , 传统的雷达回波推算只能提供一小时的预判 , 但这几年 , 上海气象部门的AI加入“预报团队”后 , 一直在“学习”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地面雷达、地面高空观测及社会性观测资料 , 已能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识别和定位 , 并“协助”预报员修订以往只能凭经验调整的数值预报结论 。“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得计算机模型的‘脑容量’更大了 , 雷达外推也随之变得更聪明 , 推算时效能提升到2小时 。”马雷鸣说 , 别看只是多了一个小时 , 但已足够让预报员更早作出精准的预报和预警 , 协助城市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
进博会正值秋冬转换时节 , 比较容易遭遇大雾等天气 。马雷鸣说 , 纳入AI技术的“多模式集成大雾预报产品”已经就位 , 能将朦朦胧胧的雾“看”得一清二楚 。
全面立体 雷达“组团”摸透风云变化
进博会举办了四届 , 今年的开幕式首度和秋雨相约 。开幕式当晚 , 申城结束了此前10多天连晴天 , 逐渐被雨幕笼罩 。但这样的天气变化 , 早已尽在上海气象专家的掌握之中 , 而根据气象预报 , 进博会的室外重大活动和展区货物装卸等活动都早做准备 , 不是提前架设好露天遮雨装置 , 就是做好避雨装卸 。
去年才成为“气象人”的辅天华是上海气象局进驻进博会现场指挥部的唯一一位气象保障联络员 。每天他都要收集进博各保障部门的需求 , 并将其传递回进博会气象台 , 再同步将气象信息及时传回指挥部 。“我就好比是接收顾客需求和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店小二’ 。我的后方是“专事专办”的进博会气象台 , 还有整个气象局以及长三角“地方队”、中国气象局“国家队”的技术指导和科技保障 。”
“精细化的天气预报 , 离不开高密度的气象监测网络 。”马雷鸣说 , 在现场 , 一辆气象移动观测车早早入驻国家会展中心 , 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采集气象实况数据 , 供预报员分析使用 , 并在今年首次引进了激光测风雷达 , 用于监测进博会场馆50米至2500米高度内的风向风速变化 , 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精密监测支撑;在“后方” , 上海气象部门的五部X波段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 , 与位于松江的上海首部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一起 , 形成覆盖进博展馆空域的多雷达协同观测网络 , 实时给出降水回波三维强度分布和三维风场信息 。“这样的三维立体图时间分辨率精确到30秒 , 空间分辨率也缩小到了100米 。气象保障人员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会场周边及上海范围内天气‘立体实况’ , 再结合风暴、降水等客观数据 , 作出精确的天气预判 。”
- 光遇荧光森林任务怎么做(光遇荧光森林任务地图位置及玩法介绍)
- 梦幻新诛仙河阳城固定奇遇触发点在哪(梦幻新诛仙河阳城固定奇遇触发点地图位置一览)
- 光遇潜海季毕业礼物有几种(光遇潜海季毕业礼物类型分享)
- 光遇1.19每日任务如何通过(光遇1.19每日任务完成方法介绍)
- 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直播在哪看(优酷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观看方法介绍)
- 光遇|光遇潜海季潜水动作解锁攻略一览
- 光遇向导先祖在哪(光遇潜海季向导先祖前往方法)
- 光遇威严船长先祖在哪(光遇潜海季威严船长先祖前往方法)
- 光遇嬉笑炮手先祖在哪(光遇潜海季嬉笑炮手先祖前往方法)
- 光遇焦虑渔夫先祖在哪(光遇潜海季焦虑渔夫先祖前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