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战愈演愈烈 上市猪企利润回升后能松口气吗

10月,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等上市猪企生猪销量再创新高峰,销售均价虽仍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但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其利润逐渐“回血”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自繁自养一头生猪的利润已经扭亏为盈,但养殖端的盈利状况仍令人“提心吊胆” 。
猪企不改出栏计划
今年10月,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量再创新高峰 。据中国商报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10月份,11家上市猪企累计销售生猪1157.56万头,环比增长31.66% 。今年前10个月,11家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量已经达到7870.51万头,其中牧原股份的占比超过了40% 。
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也代表着生猪产能 。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经比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要高了, 我认为目前的生猪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过剩产能被淘汰 。”
当前的上市猪企不改扩产节奏,仍在“挥泪大甩卖” 。根据出栏量排名前五的上市猪企的10月销售简报,仅有天邦股份的生猪销售均价超过了12元/公斤,其余4家均在11元/公斤左右,并且这5家上市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都在行业养殖成本线16元/公斤以下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10月末能繁母猪数量约为270万头,较9月末略有提升,预计今年底能繁母猪数量会保持增长势头 。天邦股份则表示,未来公司会根据市场因素再对出栏计划进行调整,扩产计划的推行由综合因素决定,会相对谨慎 。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李明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10月绝大多数企业超额完成当月的出栏计划,这导致11月可供应的出栏育肥猪源减少 。这并非企业放缓了出栏速度,其依旧按照出栏布局进行操作 。根据对监测样本企业的沟通与了解,11月份出栏的育肥猪的供给量确有减少,行业内预估值为减少13%,但是这并不能决定四季度的生猪行情,只是阶段性基本面有所改变 。”
“成本战”升级
在不改变出栏计划的情况下,上市猪企在“成本战”中的比拼也升级了 。生猪出栏量排名前五的上市猪企先后在近日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强调了成本增减情况及目标 。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商品猪完全成本已经下降到14.7元/公斤左右,今年年底预计可达到14.5元/公斤以下;新希望则表示,12月力争自产仔猪育肥做到18元/公斤,明年6月-7月做到16元/公斤;天邦股份也表示,最优秀的养殖场断奶仔猪成本在200元以下,公司未来目标是断奶仔猪成本控制在300元以内 。而在育肥方面,完全成本争取年底做到17元/公斤左右 。
与竞争对手相比,牧原股份仍凭借成本优势领先一步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将以阶段13元/公斤的完全成本作为2022年度成本端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带来的养殖成绩提升,依然会是下阶段成本下降的主因 。
上市猪企在“成本战”中的竞争比较激烈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目前成本改善空间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在于仔猪成本 。现阶段,生猪养殖企业比拼的是管理及降本增效的兑现程度,公司也会逐步回归到低成本扩张的路线上 。天邦股份则表示,应对猪周期低点的主要措施就是快速转型,屠宰端快速上量,通过食品的盈利来弥补养殖的亏损 。尽量降本增效,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出 。
“企业想要扭亏为盈或者扩大盈利空间,会普遍选择降本增效 。”李明表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成本占比较少,降幅有限,而饲养成本则占总成本的70%左右,不少企业会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锁定采购原料的成本,再加上配粮技术的不断完善,调整配方比例,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 。另外,通过优化母猪生产效能、安全合理地缩短生猪育肥天数、增加栏位使用率等都是企业降本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