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 科技日报实习采访人员王烁
部分视频素材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提供 。视频制作:王烁、孙瑜、陆越
1958年10月1日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对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师生来说
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凌晨
他们为年轻的新中国
献上了一份特殊礼物
一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新中国首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
试验段直径达到2.25米
它是我国首座可以同时为航空工业工程
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实验风洞
也是当时全国唯一
能进行飞行器型号试验的风洞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风洞旧貌 。
风洞是现代飞行器的摇篮
这种管道状实验设备
可通过人工方式产生、控制气流
模拟飞行器周围的气体流动情况
是大气层内飞行器研究
最可靠的实验手段
素有“一代风洞 , 一代飞行器”的说法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开展科学研究
和解决航空中的实际问题
早在1954年
我国就计划在北京大学
建造一座低速风洞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风洞建设主持者周培源先生 。
风洞由北京大学周培源先生主持
联合中科院力学所、北航和清华的科研力量
钱学森、著名流体力学专家陆士嘉
以及清华的土木工程专家们
提供了技术支持
1957年秋天
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师生齐上阵
仅用不到一年时间
就完成了风洞的建设
钱学森三维收缩曲线
林同骥二维收缩曲线
混凝土与木质结构并用
这座风洞凝聚着当时流体力学
最先进的成果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顾志福教授讲述风洞结构 。
1976年以前
它是我国飞行器设计的
主要资料来源之一
成为中国航空史上
使用时间最久、效率最高
对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特性设计
贡献最大的风洞之一
六十多年前,他们这样为祖国庆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风洞部分组件 。科技日报实习采访人员 王烁 摄
在参与了
大量民用建筑风工程实验后
这座风洞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它的收缩段、扩散段
动力风扇整流罩等部分
如今正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向前来参观的人们
诉说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
赤诚报国的故事
来源:科技日报 ,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视频截图
编辑:王宇
审核:王小龙
终审:刘海英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