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迷回忆绘成十年音乐普及路

关注
乐迷回忆绘成十年音乐普及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团长见面会”现场本报采访人员 王凯 摄
【乐迷回忆绘成十年音乐普及路】
乐迷回忆绘成十年音乐普及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乐迷代表分享自己与上交的故事
2011年 , 来自苏州的华东加入上海交响乐团会员俱乐部 , 成为首位会员 , 编号001号 。此后10年间 , 会员俱乐部吸引上海乃至全国 , 甚至海外的乐迷陆续加盟 , 成为拥有数万名成员的大家庭 。
恰逢上交会员俱乐部成立10周年 , 昨日 , 上交为追随其10年的乐迷准备了一次特别的“团长见面会” , 乐迷在北外滩来福士的百丽宫影城杜比全景声影厅中聆听上交第二张全球发行的DG唱片《大地之歌》 , 和团长周平一同来聊一聊他们的上海交响记忆 。
那一年 我排着长队等买票
无论从来年龄算 , 还是从资历来说 , 63岁的曹文炳都是“老前辈”了 , 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和上交相关的音乐盛事 , 犹如昨日再现 。他拿出珍藏至今、依旧簇新的节目册——那是1985年上海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全套九部交响曲时的节目册 , 执棒指挥的有陈燮阳、曹鹏、黄贻钧 。
针对彼时上海的“现象级”演出 , 封面选择了当时排队购票的场面 , 在那支长长的队伍中也有曹文炳的身影 。“我记得那时候一场演出票是1块2毛 , 我一口气买全套四场就是4块8毛 。”那年27岁的曹文炳 , 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早起去上海音乐厅旧址等票房开门 , 售票处在龙门新村里 , 老清老早 , 购票队伍夹杂在买早点的、倒马桶的居民中间 , 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
当时购票虽不易 , 但只要不怕辛苦 , 还是能得偿所愿 , 让曹文炳头疼的是 , 如今购票渠道多元了 , 抢票对于他们这些老乐迷而言却更为不易 , 昨日他向周平提出的建议就是“能不能不要让老乐迷和年轻人挤在一条抢票通道” , “我们手机操作不溜 , 别说抢不过他们 ,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去哪里抢 。”
小时候 最爱去上交“抢位子”
正在读高二的左伊今年16岁 , 是整个俱乐部最老资格的小乐迷 , 她的成长几乎就是上交近十年的发展史 。她清晰记得第一次踏进上交门的情景:“那时候 , 上交还在湖南路105号 , 我当时在安福路上的爱菊小学读一年级 , 我的学校和上交距离很近 。”
“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音乐会开场的‘抢位子的游戏’ 。”左伊说:“当时的座位是一排排老式的座椅 , 不用对号入座 。所以爸爸妈妈会带着我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去门口排队 。有一次周末眼看时间来不及了 , 又打不到车 , 我和妈妈只能一路跑到演奏厅 , 那天晚上演的是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键琴 。”
昨日现场 , 被问及有什么想对团长周平说的 , 左伊为年轻一代发声:“我希望上海交响乐团能更多、更深入地走入校园 。从一个只懂得数节拍的琴童 , 到成为发自内心热爱古典乐的乐迷 , 是上海交响乐团一场又一场演出让我真正走进古典乐的世界 , 我希望自己的这份幸运能让更多琴童获得 。”
听音乐 屏蔽纷杂其乐无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在读生傅小敏 , 之前在杭州工作时 , 就会在周末赶到上海看上交演出 。工作换到上海后 , 特地租住在上交附近 。有段时间 , 傅小敏甚至每个礼拜听两次音乐会 , 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年底《协奏的盛宴》音乐会 , 现场见到许多老友 , 像过年一般热闹:“在音乐厅现场听音乐会 , 两个小时里手机是没有信号的 , 它帮你屏蔽了外界一切纷杂喧嚣 。在那样的空间 , 你能全身心打开所有感官 , 进入音乐当中 , 进入自我的精神乐园 。”本报采访人员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