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六七 “做喜剧,就像小孩儿偷着玩”( 二 )


武六七进入黄渤队长的piu队 , 觉得“真挺幸福的 。黄渤来排练场挺勤 , 老给我们带吃的 , 还老带着我们一块儿去别的组串门儿” 。虽然武六七的戏看起来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那儿鼓捣 , 但除了主创小伙伴的交流 , 黄渤也给他提过建议 , “比如做父母主题那一期 , 他说我扣题还不太够 , 观众可能会在这方面扣分 , 我就加了一些父母的情缘细节 。我觉得他说的点都挺到位的 , 一看就是老艺术家了 。”武六七感触最深的是 , 黄渤人很随和 , 而且他本身也挺逗的 , 老喜欢给别人加青岛话的梗 , “我们都觉得他很少给我们队投票 , 如果觉得内容不行 , 即便是自己的队 , 他也不给投票” 。
找到风格 , 找到“小方向”
武六七出生于1990年 , “小时候长相就逗乐儿 , 还听话 , 谁见了都喜欢” 。他形容自己从小就爱玩 , 学习也不好 , 上课老爱接老师话茬儿 , “全班都乐 , 那个时候我就特享受” 。
武六七小时候还喜欢听相声 , 特喜欢听刘宝瑞 , 自个儿还爱在家里模仿 。“刚上三四年级吧 , 我能把《斗法》从头到尾说一遍 , 大人们听了都说 , 哎呀 , 这还挺有天赋的 , 但其实也没人当真 。”
武六七笑言他做喜剧跟王梓有挺大关系 , “我俩是发小 , 两家大人都认识 , 住一个机关大院里 , 从小玩到大 。我们都属于学习不好系列 , 就是没事儿闲的那种 , 王梓是出主意的 , 我是跟着去……我就是老想跟别人逗 , 站队时候推一把呀 , 这儿动一下 , 那儿动一下呀 , 别人一急我就跑了 , 又怂又欠那种 。后来有个老师教王梓学快板 , 我妈就觉得我挺贫的 , 要不学学这个也挺好 , 于是我们俩就一块儿学了一年多快板 。”
初中毕业后 , 武六七考上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 面试时的台词、朗诵、无实物表演都得了挺不错的分 。学校在天津 , 有不少相声剧社 , 临近毕业 , 武六七还在天津演过一年相声 , 在茶馆里泡过 , 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不怯场了” 。
直到现在 , 武六七仍很感念相声、快板那些曲艺技巧给他打下的喜剧底子 , “比如咱们的相声组织‘包袱’有三番四抖 , 其实国外喜剧也讲究三个beat , 也叫three time jokes , 我觉得这些门类都有相通之处 。”后来出于爱好 , 他跟王梓一起成立了拿大顶剧社 , 专注于默剧及小丑戏形式的演出 , “我记得很清楚 , 2011年4月1日成立 , 刚开始纯是爱好 , 能坚持这么多年可能也跟人有关系 。像我跟王梓 , 还有后来加入的秀宇、潘越 , 我们在一块儿就挺舒服的 。记得那时候我们常常就在地铁口坐着 , 能坐到夜里十一二点 , 看着人来人往 , 瞎想瞎聊天 , 说的没一句正经话 。”
最初接触到物件剧 , 缘于2013年来自法国的一个工作坊在中国选演员并教授戏剧课程 。武六七一加入就觉得特别好玩 。“那时候没什么地方能学这些小众的戏剧 , 之前完全靠自学 , 所以自然很珍惜工作坊的学习机会 。那些老师大多是外国人 , 他们来中国见了好多东西都很新鲜 , 不单单是用偶 , 还找了好多生活中的小物品 , 比如杯子、碗、球等等 , 摆了一屋子的东西让我们拿来做练习 。怎么用偶实现人物的跳进跳出 , 人和物品又可能有怎样的关系……真是学了不少技巧 。”他还喜欢自己琢磨 , “比如一个杯子 , 想把它作为道具的话 , 你得想它是什么性格?它眼睛在哪儿?它是跳着走还是怎么走路……这些对我启发很大 。”
那次培训完 , 武六七交的作业不仅自己挺满意 , 大家也都挺喜欢 , 他后来被选中 , 跟着工作坊剧组在国内排练、巡演 , 还参加了法国莎拉维拉国际木偶戏戏剧节、法国特拉斯国际戏剧节、法国卢瓦尔戏剧节以及中法文化交流节 。几年的物件剧经验 , 加之编剧课的训练 , 令武六七觉得“找到风格 , 找到小方向” , 随后几年 , 他在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演出中 , 又积累了更多的舞台剧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