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乘组再出舱!为何太空出舱的每一步都令人惊心动魄?(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空行走
例如“太空行走”第一人 , 也就是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 , 在他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时 , 就遇到了大麻烦 。
1965年3月18日 , 列昂诺夫离开“上升2号”飞船 , 在太空中漂浮12分钟 , 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 但是当列昂诺夫准备回到飞船里时 , 他的宇航服却出了问题 , 因为内外压强的问题 , 宇航服在真空中膨胀得非常大 , 结果列昂诺夫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挤进狭窄的舱口了 , 关键时刻 , 列昂诺夫冷静地对宇航服进行了放气 , 这才成功减压 , 回到了飞船内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一旦放气出问题 , 那么列昂诺夫很有可能失去他的宇航服 , 甚至宇航服都会碎裂 , 最后在太空窒息而死 。
就在同一年 , 美国的宇航员怀特也进行了太空出舱任务 , 或许是有了苏联的经验 , 美国人把双子座飞船的舱门设计得很大 , 怀特的确不用担心自己被卡在外面 , 但是怀特却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
在他执行完出舱任务后 , 回到舱内 , 却发现飞船的舱门却关不上了 , 要知道 , 如果飞船舱门长时间不关闭 , 那么也会导致飞船内的压力失衡 , 严重的情况下 , 甚至会发生爆炸 。因此 , 就在怀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关舱门之时 , 位于返回舱值守的指令长詹姆斯就受到了地面的命令 , 要求詹姆斯在必要时放弃轨道舱和怀特 , 独自驾船返回地球 , 当然 , 此时还在努力关门的怀特并不知道这一切 , 不然肯定心态都要崩了 。
最后 , 怀特还是克服了真空冷焊 , 成功关闭舱门 , 救了自己一命 。
即便是到了21世纪 , 人类也不敢说出舱活动就能万无一失 , 2013年 , 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在国际空间站一次例行舱外维修任务时 , 他的宇航服就由于冷却水系统被脏东西堵塞 , 造成大量水涌入头盔里 。
原来 , 当宇航员与空间站一起在轨道上飞行时 , 由于惯性产生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抵消 , 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 , 水不会落下 , 而是会融入头盔 , 这些水渐渐覆盖了卢卡的鼻子、眼睛和耳朵 , 他听不见声音、看不清东西 , 甚至一度无法呼吸 , 好在卢卡此时非常果断 , 他立即决定返回气闸舱 , 这才免于在太空中被宇航服的水淹死 。
而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 也并非一帆风顺 , 在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探索过程中 , 同样出现了大问题 。
2008年9月27日 , 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开始了第一次舱外活动任务 , 这一次 , 他们主要是做一个出舱尝试 , 并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太空之中 。
当时 , 为了保证任务的成功率 , 航天员出舱后每一个动作都是预先设计好的 , 而且经历过千百次模拟验证 , 确保不会出问题 。
不仅如此 , 为了模拟太空的失重环境 , 航天员每天都要穿着240公斤的训练服 , 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来模拟失重环境下的工作 。
然而即便是在准备如此充分的情况下 , 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出舱还是出现了问题 , 航天员刘国明在开舱门时 , 发现因为吸力太大 , 舱门打不开 , 要是门都打不开 , 那就别提出舱活动了 , 于是刘国明让翟志刚跟自己一起用力 , 两人好不容易打开了一个缝隙 , 没想到舱门吸力太大了 , 门刚打开又被吸住关上 。
最后 , 航天员们只能采用杠杆原理 , 用一根将舱门撬棍撑开了一个缝 , 让里面的气流冲出去 , 在实现了内外压力平衡后 , 这才好不容易才打开了舱门 。
但是 , 给中国宇航员们的挑战还远没有结束 , 就在这个时候 , 轨道舱内突然响起了火灾报警的声音 , 非常尖锐 , 因为当时是全国直播 , 因此地面上的所有观众都听见了 , 所有人的心都揪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