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军导演: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


陶一军导演: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陶一军导演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一般回答都是事业、金钱、亲情、爱情、友情、梦想等等 , 因人而异 , 很少有人首先想到的是生命 , 就像呼吸的氧气一样 , 几乎没有人会觉得它的珍贵 。生命是一切的前提 , 没有生命 , 一切无从谈起 , 更不要说生命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毋庸置疑 , 人只有活着 , 才能做有意义的事 , 才有资格谈论人生与事业、梦想与情怀 。
现在特别流行一种畸形、不健康的“丧文化” , 尤其是青年群体 , 本应是朝阳一般被寄予厚望的一代 , 好多人却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的情绪 , 什么“废柴” , “葛优躺” , “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这种词 , 总是带有这种“丧”的精神特质和“活着没有意义”的社会心态 , 更甚者轻易去放弃自己生命的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 , 总觉得痛心和无奈的 。
有句话说——“你所浪费、厌恶的今天 , 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人很难意识到他所拥有的可贵 , 如果去医院走走 , 看到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患者 , 他们那么渴望活着 , 哪怕多活一天、一小时 , 对有的人来说可能也是一种奢望 , 一生之中总有那么些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和回味 , 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难以放下 。没见过生命的沉重 , 就不知道命运的残酷 , 生命的可贵 。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 , 小时候每次走过坟墓 , 总觉得那里面有“鬼” , 心里非常害怕 。长大后 , 阅过人间才明白 , 你以为坟墓里面的“鬼” , 却是别人最怀念的人 。所以说世间百态 , 形形色色 , 无论我们如何选择和度过 , 要好好理解生命 。我一直想用电影语言的方式来传达“生命的可贵” , 先后拍摄了纪录片《生命如花》、电影《生命尽头的遇见》以及医疗题材的电影《移植医生》 , 都是和生命主题有关 , 在医院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里 , 渺小的人必须勇敢地与病痛交战 , 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迫切的求生欲望、医疗技术的极致与边界、临终者跨越生死的感受等直观的呈现给观众 , 我是想从生命的尽头、生命的延续和重生、从死亡的角度来彰显生命的可贵 。希望通过影视艺术这种形式 , 让大家意识到“生命至上”以及生命的无常 , 不要再是什么“生而为人 , 我很抱歉”这种厌世、轻命之风 , 能够让更多人珍爱生命 , 珍惜当下 , 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 , 也算是一种使命感吧 。
昔去雪如花 , 今来花如雪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 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 都是缘分 。我们每个生命个体相对整个人类生命体系来讲 , 都是堆砌走向更远未来的尘埃 , 非常渺小 。新冠疫情以来 , 我们国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 , 以举国之力应对疫情 , 战胜疫情 , 以“生命至上 , 人民至上”为中心 ,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我们的党和国家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阻断疫情、拯救生命?就是因为生命至上!这是给我们最好的关于生命的教育 。
莫失心所念 , 万物皆可期 。我们常说生命如歌 , 人生总会有特殊的旋律 , 也许你现在不如意、身处逆境 , 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 好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 思考“何为生 , 为何生 , 生何为” , 看清这个世界 , 然后好好爱它 。什么是最好的时代?历史证明 ,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 , 作为时代中的个体 , 我们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在有限的生命里 , 创造无限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