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电荷泵芯片,有必要吗?

【小米自研电荷泵芯片,有必要吗?】2021年 , 国内手机厂商们自研芯片已不足为奇 。不久前vivo和OPPO都推出了影像处理芯片 , 而小米也在推出自研ISP之后 , 又瞄准新方向 。
在本周二的小米12系列发布会上 , 小米官宣了其自研的第三块芯片——澎湃P1 。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 小米12Pro中包含小米自研的两颗充电芯片 , 采用120w单电芯充电方案 , 历时18个月 , 经多地联合研发 , 填补了行业空白 。
小米充电芯片实力究竟如何?手机厂商是否有必要自研电源芯片?

小米自研电荷泵芯片,有必要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执着快充的小米 , 研发起电荷泵芯片
自小米3的充电功率提升至10W开始 , 小米就正式布局快充 。2014年 , 小米4标配的快充头成为首批通过QC2.0快充认证的充电器 , 经数次迭代到2020年 , 雷军在小米10周年公开演讲上 , 推出小米10至尊版 , 并宣布其支持120W有线秒充 , 走到快充行业前列 。
快充技术突飞猛进的背后 , 有三项核心技术作支撑:电荷泵、串联直充技术 。
此次小米官宣自研的电荷泵芯片 , 就是支撑快充的核心技术之一 。
南芯半导体市场部总监刘崇在一次网络公开课上介绍道 , 电荷泵也称为开关电容式电压变换器 , 是一种利用所谓的“飞电容”(flyingCap)来储能的DC-DC 。电荷泵的工作原理是内部的FET开关阵列以一定方式控制飞电容充电和放电 , 从而使输入电压以一定因数(0.52或3)倍增或降低 , 进而得到所需要的输出电压 。
电荷泵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超高效率 , 一是因为电荷泵无需电感储能 , 没有电感上的能量损耗;二是电荷泵的开关频率比较低 , 开关损耗很小 。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 澎湃P1采用了120w单电芯方案 , 电路设计复杂2倍 , 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复杂7倍 , 启动和保护电路复杂9倍 , 驱动电路设计复杂6倍 。在澎湃P1的加持下 , 电池的密度和容量提高了百分十几 , 热损耗降低30% , 且在充电过程中 , 极速模式下仅用18分钟就能充满4600毫安的电池 。
“小米自研的这款充电芯片服务于120W快充 , 在快充领域领先 , 目前120W快充芯片也是业内量产最高的一款 。”国内某电源芯片公司技术人员向雷峰网说道 。
自研电荷泵芯片 , 或是小米在快充领域持续发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
手机厂商自研电荷泵芯片 , 必要性几何?
虽然与ISP相比 , 电源芯片更加垂直细分 , 甚至处于“边缘”地带 , 但实际上却是模拟芯片领域里最大的细分市场 。
据方正证券预测 , 2026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50亿美元 , 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前苹果斥资6亿美元收购英国Dialog实现电源管理芯片的自研 , 并在其iPhone12系列手机上搭载自研的PMIC 。
需要注意的是PMIC是多通道电源管理芯片 , 即在单颗芯片中集成多种电源管理功能的芯片 , 与小米所推出的电荷泵芯片有所不同 。
国内某电源芯片公司技术人员告诉雷峰网 , PMIC更多用在传统充电上 , 比如18W或20W , 主要管理电池的专有充电和CV充电 , 电荷泵芯片则主要在快充阶段发挥作用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同一家芯片厂商的PMIC和SoC协同能力和兼容性都更好 , 高通、联发科等手机芯片厂商通常会将PMIC同其SoC主控捆绑销售 。那么小米自研的电荷泵是否面临相同的问题?
另一业内人士表示 , 目前电荷泵尚未集成到PMIC中去 , 不存在协同与兼容的问题 。
不过 , 这也并不意味着手机厂商自研电荷泵芯片就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