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起名禁忌研究


中国人起名禁忌研究

文章插图
所谓“姓名”就是姓氏与名字,它是具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是人类社会维持血统关系与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姓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起源与民族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名就是参照各种文化法则并结合家族的姓氏给新生儿一个合适的名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含义丰富,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使中华民族有着最独特、最深厚的起名文化,起名禁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早在中国周朝时,就有了起名的“七不准”:不以国名为名、不以官职为名、不以日月为名、不以山川为名、不以牲畜为名、不以器帛为名、不以隐疾为名 。这是中国最早的起名禁忌 。现在起名禁忌已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有了很大的改变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起名禁忌也越来越多,本文将起名常见禁忌归纳为两大类:字音、字形方面的禁忌和字义方面的禁忌 。
【中国人起名禁忌研究】二.中国人起名禁忌的表现形式

(一)关乎字音、字形的起名禁忌

我国国民在起名时非常重视名字的发音及汉字的书写形态,由此引发了一些起名时的文化禁忌,列举如下:

禁忌之一是忌祖先和尊者的名字 。起名最要避免的就是不能与皇帝同字,甚至不能同义,同音,对祖先、先贤也是如此,否则就是不忠不孝,这个禁忌其实包含了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 。由于儒家重视宗法血缘,因此国人普遍以宗法血缘家庭的观念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避长辈名讳也成为了一大伦理准则与民族的美德 。“时至今日,虽然不需再避帝王名讳,也不需绝对严格地避长辈名讳,但直呼长辈之名仍然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可见这一禁忌对中国人影响之深” 。

禁忌之二是忌命理不好的字 。国人深信名字的谐音能给人带来吉凶,并且许多国人在起名时十分信奉姓名的字形与笔画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认为字形与笔画反映着这个人的命理 。如果起了一个好名字,就是有厄运也能逢凶化吉;反之如果名字的字形和笔画代表的命理不好,就可能会给用这个名字的人带来犯难甚至灾难,这受到了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易家思想的影响 。姓名笔划的数理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是根据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中的八卦推算出来的,因此现在许多中国人给子女起名前还要找懂得推算八卦的人根据子女的生辰八字找到合适的笔画,合适的偏旁,要找到对这个孩子来说命理好的字,而忌讳用那种命理不好的字 。按照《易经》中阴阳五行的观点,从一个人的生辰里能推算出这个人的命相,然后找到一个能让命相更好的名字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是火命,那么名字中最好有“木”字,或者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因为“木生火”,火要依靠木薪来维持燃烧;这个人起名时最要避免使用的是与“水”有关的汉子,因为“水克火”,就是水能把火扑灭 。

禁忌之三是忌陌生字、难字 。我国民众特别注重人之人之间的亲善,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名字上也要体现这一点,因而在起名时忌用陌生字、难字,而要从常用的汉字里寻找出合适的名字 。

另外还有忌多音字、忌声母韵母单调重复、忌字体的单调重复等几个字音、字形方面的禁忌 。忌多音字是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忌声母韵母单调重复是从声音的美感和韵律上考量的;忌字体的单调重复是为了名字书写时的美感而产生的,如王玉、张弛等一些部首偏旁相同或相近的名字,因为缺乏变化,书法或签名时无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单调之感,这些名字都不是好名字 。

(二)关乎字义的起名禁忌

除了字音、字形,我国国民在起名时也非常重视姓名中汉字或其谐音的意义给人的联想,由此引发了一些起名时的文化禁忌,列举如下:

禁忌之一是忌不雅的谐音 。所谓“谐音”就是A与B两个词语或汉字同音而不同字,但是用A很容易让人联想到B,如果B碰巧是不雅的字,那么与B同音或音近的A或者其他汉字也都需要尽量避免 。在起名的时候中国人尽量回避使用与不雅的汉字同音或音近的字 。此类禁忌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关乎字音的禁忌,但本质上是与字的意义(此处指与其谐音的那个字)关联更大的一类禁忌 。汉字的含义非常丰富,汉字中的音同而字形不同的字特别多 。比如:“王”和“亡”,“朱”和“猪”,“四”和“死”等 。许多人起名时只注意到字的意义而忽略了名字谐音的词或组词是否具有贬义 。因此有一些名字看起来很好、很文雅,但因为听起来跟一些不雅的词读音相同或相似,所以很容易会被别人嘲笑 。如:何商(和尚)、卢辉(炉灰)等 。

禁忌之二是忌不辨性别 。名字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男孩子的名字要体现阳刚之气,而女孩的名字要充满阴柔之美 。起名时如果不考虑到性别因素,女名男用、男名女用,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 。

禁忌之三是忌不含蓄的字眼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在起名时忌讳自我标榜、自吹自擂 。名字随人一辈子,起名应该高雅,含蓄一点 。如“万福”、“伟大”、“雄才”这些名字太浅露了,“超人”、“独尊、”“无敌”这些名字太狂妄了 。起名时不含蓄的自夸字眼是要避免使用的,如果犯了这种禁忌,可能引起受众负面的心理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