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热门回答: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原创)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从公元851年起 。诗人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 。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住了四年多 。这首诗大约作于这段时期 。这首诗暗喻寄人篱下 。空作不平之鸣 。得不到朝廷任何同情 。因而有感而发 。写出了这首诗 。表示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二、李商隐是怎样一个人
李商隐生于813年 。卒于858年 。年仅四十五岁 。字义山 。号玉谿生 。他是怀州河内即今河南沁阳县人 。生活在唐朝中期略后 。当时唐王朝风光不在 。渐渐衰落 。政治上出现了严重危机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各地藩镇跋扈 。朝中宗派林立 。互相排挤 。义山最初受牛僧孺一派中的令狐楚赏识 。中进士后成了李德裕一派中王茂元的女婿 。因此 。他与牛、李两派都有来往 。但是 。反对他们为了私利而争权夺利 。故而遭到攻击 。在政治上 。因而沒有担任过重要官职 。长期在外地作幕僚而受到压抑 。仕途上因而得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 。自己的报负得不到实现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但是 。他在晚唐的诗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独具特色的作品闪放着奇异的光芒 。在他的作品中 。很多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 。抒发出忧国忧民 。渴望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 。他痛恨权贵 。痛斥宦官篡权 。希望对他们坚决镇压 。他的无题诗 。当时和后人解釋分岐 。他还创作出其他方面的作品 。比如送友人、怀人、写景、咏物等等 。他的诗歌很富于独创性 。想象丰富 。形象优美 。有不少的清词丽句 。他以含蓄的手法 。把深厚的感情 。细致而曲折地表现出来 。耐人寻味 。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他的七律对仗工稳 。语言绮丽而又含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他的七律中有不少警句 。一直被当代和后世的读者传诵乃至引用 。
由于自身的处境 。他的诗偏重于哀伤 。用典较多 。以致隐晦难懂 。读者争议较大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三、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我们先来重温原诗: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
这首《五律》诗 。是借咏秋蝉 。寄托自己身世沦落之感以及高洁孤清的情燥 。是抒发和排泄不平的鸣唱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首联是说蝉性高洁 。栖息在树的高枝之上 。餐风食露 。因而难得吃饱一顿 。“蝉”发出不平的鸣叫 。只不过是白费力气 。沒有什么效果 。
第二联描写“蝉”叫到天即将亮的时候 。已经声嘶力竭 。但是那它栖息的大树 。却依然一片碧绿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第三联借用了《战国策?齐策》的寓言故事 。说的是一个泥人和一个用桃木刻成的木人交谈 。泥人说:“你本是东方国土上的桃木 。被刻成的人 。下了大雨 。河水上涨 。把你冲走了 。你就漂浮混荡 。不知道将怎样了呢!”诗中用这个寓言 。是说诗人生活不安定 。时常漂泊在外 。又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田园将芜 。胡不归”的名句 。说的是故园已经荒芜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因此第三联是写自己的身世 。官职卑微 。奉禄微薄 。而且常年漂泊在外 。家乡的田园已经荒芜了 。
尾联“蝉”与人同提并收 。你与我一样 。自己守着高洁而举家清贫 。
我们结合李商隐的身世 。来赏析这首诗 。有其说作者在咏“蝉” 。不如说在诉说自己不得志的身世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诗人这首诗咏蝉与抒发自己身世相结合 。咏物与抒情相结合 。体现了咏物诗不粘不脱的特色 。特别是第二联 。蝉声疏断与树叶碧绿本来沒有关联 。诗人却怨树木\”无情\” 。各自“碧”绿残忍 。毫不理会秋蝉彻夜悲鸣 。这种看似无理的责怨 。却即物即人 。“疏欲断”的悲绝 。寓托着诗人的困厄凄绝 。高树“碧无情”寓含着当权的统治者冷酷无情 。所以这怨又的确有理 。这就是无理中见有理 。体现了咏物诗的又一特色 。
这首诗不即不离 。无理之妙 。在空际中传神 。所以被人誉为“神句”!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其他观点:
要正确了解李商隐的《蝉》的寓意 。我们首先要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生遭遇 。还有他的人品 。只有弄明白这些 。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蝉》这首诗 。也才能明白为什么他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 。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构思新奇 。风格秾丽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
“党争”是封建时代每个朝代都有的产物 。只不过有的严重 。有的轻微 。“牛李党争”是唐代著名的党争 。也是决定和贯穿李商隐命运一生的党争 。“牛李党争”中“牛”指的是牛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李”指的是李党首领李德裕 。
“牛李党争”起缘于一场科举考试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 。考生们都要写一篇政论文 。在一次考试中 。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 。主考官认为这两人的意见合理 。便把这两个人推荐给了皇上 。没想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见这两人批评自己推行的朝政纲领 。就对皇帝说 。这两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 。有受贿嫌疑 。皇帝信以为真 。就把考官降职 。牛僧孺和李宗闵也被闲置在一边不用 。此事引起了平时对宰相李吉甫不满的人的愤懑 。这些人趁机说宰相嫉贤妒能 。皇帝为了平息事端 。只好又把宰相贬出京城 。就这样一来二去 。在朝臣中逐渐形成了对立的两派 。在以后的几代皇帝中 。这两大派你进我退 。你争我夺 。并且逐渐和宫廷内的宦官相互勾结 。最终使强盛的大唐走向了没落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是家中长子 。十岁左右父亲去世 。他和母亲 。弟弟妹妹等回到老家 。过着贫困的生活 。作为长子 。李商隐渴望能走上仕途 。光宗耀祖 。因此 。他小时候就在一位同族叔父的启蒙下发奋读书 。加上天资聪颖 。喜欢思考 。在16岁时 。就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 。在当地小有名气 。引起了时任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注意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才华 。不仅资助他的家庭 。还亲自教授他写作技巧 。鼓励他和自己的儿子交游 。可以说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的贵人 。这也是后来他离开牛党 。被人骂作忘恩负义之辈的主要原因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839年 。李商隐通过授官考试 。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这是个很小的不起眼的官职 。后来他离开京城 。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在位期间 。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的责难 。愤而辞职 。幸亏不久这位上司被调走 。新来的上司和他缓和了关系 。但是经过这一次事件的打击 。他无心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第二年辞职归乡 。从替死囚减刑不惜得罪上司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 。李商隐关心民生疾苦 。品质气节皆佳 。并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
2年后 。李商隐再次回到京城秘书省任职 。这时 。宰相李德裕受到皇帝重用 。对这时被认为是李党的李商隐来说 。应该是个最好的机会 。凭他的才华和政治主张 。他应该受到重用 。然而 。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此时他的母亲去世 。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 。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能够跻身上层权力阶层的机会 。不久 。他的岳父也去世 。李党又在朝廷失势 。李商隐基本上没有升迁的希望了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了解了李商隐的一生 。我们再来看他写的《蝉》这首诗 。就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含义 。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本意是说蝉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 。不肯飞下来乞食 。所以难得一饱 。徒然地连声悲鸣却没有人理睬 。这一句象征诗人自己人品高洁 。不愿向当权者低头 。结果生活困顿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蝉一直叫到五更天 。叫声越来越稀疏 。说明蝉此时已经精疲力竭。但是它栖息的大树却碧绿青翠 。任蝉悲鸣却无动于衷 。真是无情啊!这句分明是诗人在述说自己的遭遇 。自己本是无意卷入党争 。背负着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爹不亲娘不爱 。让自己有口难辩 。而牛李两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处处排挤打击对自己 。真是冷酷无情到了极点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诗人官职卑微 。为了养家糊口四处漂泊给人做幕僚 。长期不回家 。家乡田园 。已是一片荒芜 。这一句用典 。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化用而来 。陶渊明官场不得意就辞官归隐田园 。李商隐长年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 。职位卑微 。俸禄微薄 。这样四处漂泊 。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许他早已经厌倦了 。也想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回到家乡 。这两句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怆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纵观李商隐一生 。虽然别人认为他对令狐父子忘恩负义 。但是在他所有的诗文和流传下来的记载中 。他没有做过一件有负于令狐家的事情 。他娶王茂元女儿时 。那时的王茂元并不是朝廷要员 。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 。说明他并没有弃牛投李的想法 。当李德裕被贬行动受到监视时 。他却敢于为他的作品《会昌一品集》作序 。对其政绩人品给予崇高的评价 。他的妻子王氏死后 。他所在的梓州幕府主人要赐配给他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 。被婉言谢绝 。独居至死 。这些都表明李商隐是一个重情重义 。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 。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
李商隐的作品至情至性 。名句流传千年 。感人肺腑 。如果他不是一个热爱生活 。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格调高尚 。美丽朦胧的作品 。我始终认为一个品德低劣的文人是写不出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的 。所谓“文如其人” 。正如这首《蝉》 。处处流露的也正是诗人坚持正义 。守正不阿的政治气节和高尚情操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其他观点: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李商隐 。一生仕途因陷入“牛李党争”而不顺 。虽被贬多地仍是个小官 。但他却能高风亮节 。不阿臾奉承 。
因受身世曲折之磨难 。他一生中诗作不少 。多“咏史咏物”以托古讽今 。与同时代的杜牧并称“小李杜” 。
李商隐写诗擅长律、绝 。独具个人特色 。是晚唐大诗人 。其中《无题》最为有名 。其文集有《李义山诗集》存世 。影响巨大 。
为何《蝉》诗中第四句被誉为神句呢?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事实上 。《蝉》这首诗通遍描写蝉之悲声 。蝉在高树上靠吸露水而养生 。但由于夏秋季气温高的原故 。导致不能饱腹饿而鸣叫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蝉》诗 。第四句“烦君最相警 。我也举家清” 。其意思为:麻烦你(蝉)给了我最大的警示 。但我也是全家至清、高洁 。
这句话是《蝉》律诗中“起承转合”之“合”也 。因有升华之意味 。是诗魂 。之所以被后人誉神句 。是因为李商隐将蝉人格化了 。使人折服、令人赞不绝口 。
《蝉》诗第四句为作者直抒胸意 。诗中“蝉”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他抓住了蝉的特点表达了自己仕途的坎坷 。咏物喻己 。神乎其神!清代词人朱彝尊赞其为“传神空际 。超超玄著” 。被誉为“咏物最上乘” 。
总之 。李商隐是一个“天才”诗人 。其诗《蝉》中第四句誉为神句 。妙在用蝉来比喻自己之高洁 。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文章插图
附李商隐《蝉》全诗: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簿宦梗犹泛 。故圆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也举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