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全文译文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


临安春雨初霁全文译文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

文章插图
1、原文:世味年来薄似纱 ,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 犹及清明可到家 。
2、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 , 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 , 明日一早 , 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 ,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 , 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 , 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
3、赏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 , 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 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 , 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
4、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 , 他并未得到重用 , 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 , 更是远离政界 , 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 , 对于世态炎凉 , 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 , 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 。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 , 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 , 不仅长期宦海沉浮 , 而且壮志未酬 , 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 , 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 , 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 , 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 , 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 。此奉诏入京 , 被任命为严州知州 。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 , 授之以权 , 使之报国有门 , 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
【临安春雨初霁全文译文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5、颔联点出“诗眼” , 也是陆游的名句 , 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 , 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 , 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 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 , 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 , 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 , 深为孝宗所称赏 , 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 ,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 , 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 , “小楼一夜听春雨” , 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 , 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 , 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 , 国事家愁 ,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 , 留得枯荷听雨声” , 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 , 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 , 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 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 , 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