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什么身份?

热门回答:
你好
慈禧做的祸国殃民之事大都在甲午战争之后 。特别是利用义和团 。愚蠢地向世界列强宣战 。招致八国联军进北京 。仅此一事便将慈禧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永世不得翻身 。

慈禧是什么身份?

文章插图
除去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这一段昏聩迷糊期 。在军国大事上 。慈禧一直比较清醒冷静 。没有犯太大的错误 。
如果慈禧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死去 。后世对她的评价会和现在大相径庭;或许 。还会有人在甲午惨败后感叹 。若有太后在 。岂能有如此惨败?
盖棺定论!慈禧不是什么善人、好人 。如果是善人、好人 。她和儿子就是肃顺等人的傀儡 。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慈禧更不是雄才大略、目光远大的政治家 。如果这样 。晚清就会改革维新、富国强兵 。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 。
慈禧就是一个嗜权如命的自私的小女人 。但不可否认 。她是一个玩弄权力游戏的高手 。是识人、用人的高手 。并有着强过许多男人的果断 。
众多官员不断参劾左宗棠 。慈禧一句“三十年之内不准参劾左宗棠” 。显示出她识人、用人方面的智慧和气魄 。
在她手下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发挥了自己的才干 。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袁世凯在她面前战战兢兢 。不敢造次 。
崇祯皇帝若是有慈禧识人、用人的本事 。让孙承宗、袁崇焕、卢象昇、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发挥出自己的才干 。大明朝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又怎会落得煤山上吊的下场?
大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 。看似一大堆男人在前面叱咤风云 。其实 。后面有两个女人决定了大清朝两百多年的命运走势 。一个是孝庄太后 。另一个就是慈禧太后 。
这两个女人命运何其相似!她们都是年纪轻轻守寡 。先是辛辛苦苦辅佐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好不容易熬到儿子成年亲政 。可又都弃她们而去 。没办法 。只得再从头培养一个小皇帝 。
所不同的是 。孝庄培养出了千古一帝康熙 。清朝走向顶峰;慈禧培养了可怜皇帝的光绪 。清朝走向灭亡 。
接班人的质量决定了王朝的命运 。也决定了两个女人在历史上的名声 。
年轻的康熙在三藩之乱初期也犯下大错 。但他迅速调整过来 。最终平定三藩 。年轻的光绪在甲午战争中错误不断 。没有调整 。一错到底 。
【慈禧是什么身份?】与孝庄相比 。慈禧是失败的 。儿子皇帝和她不亲 。外甥皇帝和她也不亲;不仅如此 。接班人的执政能力也没有培养出来 。这与她强势的性格有关 。更与她贪恋权力有关 。
平心而论 。光绪还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比明朝那些混蛋皇帝强多了 。
慈禧是什么身份?

文章插图
慈禧没有把光绪这块璞玉雕琢好 。作为母亲和女人是失败的;在家国一体的专制王朝 。儿子培养失败 。也意味着国家前途的失败 。
其他观点:
关于慈禧 。至今史学界对其争论最大的部分依旧是关于其出身方面 。因史料不足 。所以对其出身的猜测很多 。更因为晚年慈禧名声不好 。其出身受到维新派(主要是康有为)和爱新觉罗氏宗亲的造谣 。所以其出身的真实状况破朔迷离 。
关于慈禧的出身 。大概有几种故事 。最常见的一种是:慈禧的父亲惠征是四品道台 。在外做官过世 。因家道中落 。妻女无钱北归 。只能在岸边哀哭 。机缘巧合之下 。收了县令吴棠三百两银子 。这才有足够的费用进北京 。所以 。后来吴棠做封疆大吏普遍认为是慈禧报雪中送炭之恩 。
其实如多看过几本书的话 。还可以看到另几种解释 。有说慈禧三岁丧父 。有说被选秀女当年丧父 。有说慈禧原本出身农家 。在道台家做宫女被收养才有机会选秀(1993年人民日报曾登过) 。总之众说纷纭 。莫辨真假 。
在个人看来 。慈禧的身世并非历史传言那样凄惨 。
首先 。慈禧的文化水平很高 。出身在官僚世家与贫民家庭 。对一个人的性格、成长、欲望等影响是很大的 。
慈禧不但懂琴棋书画 。还能诗善唱 。颇具政治才华 。在23岁时就已经在避暑山庄帮咸丰皇帝批阅奏折了 。包括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咸丰执意启用在家为母亲丁忧的曾国藩 。也是有慈禧的一份功劳 。
慈禧善大字一笔书 。时常拜自己的一些“福禄寿”等大字分赐王公贵族 。从专业角度看 。虽然没有超高水平 。但是其功底是不弱的 。可能是从小打成的良好基础 。也可能是因为清朝的皇家传统要求 。
清朝皇帝在重大假日 。需要书写大字作品分赐大臣 。所以清朝历代皇帝虽小字未必精彩 。但大字功底都颇具水准 。慈禧最为统治晚清半个世纪的女人 。对于这一点传统 。自然也会更加重视 。
其次 。关于慈禧和荣禄 。众多学者都认为二人是“青梅竹马” 。所谓在晚年才“形影不离” 。这一点在慈禧身边的第一外国女官德龄公主的著述中有所描述 。
德龄公主书中曾记载 。慈禧在参加选秀之前一直示爱荣禄 。甚至两人曾是娃娃亲 。所以二人都在二八年华 。情窦初开之时相互萌生好感 。故而在慈禧心中 。荣禄的地位是非比寻常的 。
能与荣禄青梅竹马的慈禧 。出身自然不会太差 。
最后 。为何慈禧出身的传言这么多?其实也有两点原因 。
第一点就是小报采访人员为了博取阅读量凭空捏造 。所以民间自然会相信的多 。
第二点就是因为宫廷内斗 。宫廷内斗分为两个流派 。一个是维新派的康党 。康有为被通缉后通过部分报纸和书刊曾写过关于慈禧出身低微的报道 。在当时的外国颇具影响 。所以后世很多学者也把此当为资料 。
还有一个就是爱新觉罗氏的宗亲贵族 。为了维护正统的“皇族血脉” 。抵制叶赫那拉氏的压迫 。也开始凭空编造慈禧出身的传言对其抹黑 。为的是让慈禧丢脸 。毁坏其家族的名声 。
皇城根的百姓们自然“宁可信其有” 。这就如同今天的网民抱着瓜愿意听说明星出轨的消息一样 。古代的百姓也有一颗八卦的心 。
但是慈禧同时期的英国人布兰德在著述中记载 。慈禧是个宗族观念很强的人 。慈禧对自己的叶赫那拉氏族人非常放纵 。而且时常取消爱新觉罗家族 。甚至在一道圣谕中表示拒绝让爱新觉罗家族住在北京中心地区 。理由是爱新觉罗氏从事不正当的生意往来 。
被压制的王孙贵族怒不敢言 。对慈禧的憎恶感只能通过私下抱怨来抒发 。所以就有了这些小道传闻 。
包括吴棠三百两银子的传说 。也是一个人凭空捏造的 。这个人就是道光的五儿子 。咸丰的五弟 。慈禧的小叔子 。五王爷惇亲王 。
惇亲王为何憎恨慈禧呢?因为他对慈禧相当不满意 。
在同治皇帝死后 。慈禧要立新皇帝 。那新人选就要从咸丰皇帝的其余兄弟中挑 。
道光是七王爷醇亲王的儿子 。也就是慈禧的妹妹和咸丰的弟弟的儿子 。
至于六王爷恭亲王 。因为权势心机太重 。所以慈禧为了避免恭亲王儿子掌权 。也自动删除掉了 。
五王爷惇亲王就比较可怜了 。无缘无故就是去了这次大好的机会 。所以对慈禧心生怨恨 。这个三百两的故事 。就是惇亲王口述的 。
慈禧的这些身世 。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总体上分为两种派系 。
第一种是出身高贵的 。也就是所说的四品道台官僚之家 。
第二种就是贫穷的 。要么出身贫民 。要么早年丧父家道中落 。
当然无论哪种 。史学界至今都没有可靠的资料去验证 。这一直是一个悬案 。
我上述的这几种可能性 。主要来源于慈禧身边的外国女官德龄公主 。晚清时的英国人布兰德和白克浩斯 。
至于清朝正史中 。对慈禧的出身也只有寥寥几句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慈安和慈禧乃是同父 。慈禧在家道中落后被慈安父亲收养 。然后同送入宫 。垂帘听政 。
这几种说法都是在晚清民间与民国广泛流传的 。至于孰真孰假 。也难以分辨 。
有人认为慈禧的出身非常“鸡肋” 。很无聊 。但是对于一个喜欢晚清历史的人来说 。慈禧的出身来说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和生活环境会影响她整个人的性格养成 。对研究慈禧的多面性来说 。非常有参考价值 。
至于哪种出身更容易养成独揽朝政半世纪的“女帝”性格 。你们怎么看?
其他观点:
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 。十七岁) 。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 。赐号兰贵人 。
慈禧
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 。十九岁) 。晋封懿嫔 。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 。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 。晋封懿妃 。
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 。二十二岁) 。晋封懿贵妃 。
咸丰帝体弱多病 。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 。正值内忧外患之际 。让他心力憔悴 。懿贵妃工于书法 。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 。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而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 。
同治时期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 。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
1861年8月 。咸丰帝在热河去世 。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辅佐同治帝载淳处理朝政;又给皇后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懿贵妃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 。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
同治皇帝
咸丰帝死后 。皇子载淳即位 。定年号“祺祥” 。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当时的中宫皇后慈安)并尊为皇太后 。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 。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 。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 。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 。设计逮捕了八大臣 。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 。其他人革职 。奕訢被封为议政王 。
1861年12月2日 。改年号“同治” 。两宫太后御养心殿 。垂帘听政 。执政初期 。她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 。整饬吏治 。重用汉臣 。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 。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 。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她又重用洋务派 。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 。发展一些军用 。民用工业 。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 。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 。国内起义被平定 。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 。外交上没有吃大亏 。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被称为“同治中兴” 。
同治十一年(1872年) 。载淳已17岁 。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 。
1873年 。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 。慈禧为了享乐 。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 。同治帝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慈禧干预朝政 。然而当时财政紧缺 。圆明园又残毁严重 。修复耗资甚巨 。同治帝坚持开工 。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 。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 。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