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热门回答: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答:最先讲述“苏东坡应试因欧阳修和曾巩之故被判为第二”故事的人 。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 。
苏东坡是个知命乐天之人 。在去世之前 。就给弟弟苏辙写信 。他给自己写墓志铭 。1101年 。苏轼去世 。苏辙按照哥哥的嘱托 。含泪完成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
死人为大 。不用说 。墓志铭都是要拣好话来写的 。
关于哥哥参加科考的这个轶事 。苏辙是这样写的:嘉祐二年 。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 。疾时文之诡异 。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 。得公《论刑赏》 。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 。以为异人 。欲以冠多士 。疑曾子固所为 。子固 。文忠门下士也 。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另外 。因为手足情深 。苏东坡还发过“与君世世为兄弟 。再结来生未了因”的宏愿 。
这么深厚的感情 。是多年累积起来的 。
在进入仕途之前 。哥俩一起读书、一起考试 。一起游玩 。志趣相同 。形影不离 。
嘉祐二年的科考 。苏辙是和哥哥一起参加的 。
所以 。苏辙所说苏东坡参加科考的这一段轶事 。真实性极高 。
即后来的《名臣碑传琬琰集》、《宋史》 。以及文献《诚斋诗话》等都予以引用 。
然而 。认真推敲 。苏辙的说法还是有些可疑的 。
比如 。他说“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这三个讯息 。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但说哥哥苏东坡被“置第二”是欧阳修和曾巩的缘故 。就带有猜测成份了 。
欧阳修把苏东坡的试卷误认为弟子曾巩的 。这是欧阳修的内心活动 。如果不是由欧阳修本人说出 。其他人的说法如何作得准?
查遍欧阳修所有著作 。欧阳修本人均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而苏辙写这个《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时 。欧阳修已作故近三十载 。也不可能有他本人对苏辙说法的态度 。
那么 。后人把这则故事当成真事 。那也未尝不可 。
问题是 。后人还误解了苏辙所说的“乃置公第二”这个讯息 。以为苏东坡就是该年科考的第二名 。即榜眼了 。
还有人说 。要不是欧阳修搞这出乌龙 。苏东坡就是该年科考的状元了 。
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 。
北宋科举考试共有发解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 。原本苏东坡兄弟是应该先在家乡眉州参加发解试 。合格后 。再到京师开封参加省试和殿试的 。
但是 。苏东坡的老爸苏洵在《上张侍郎第一书》里说了 。“闻京师多贤士大夫 。故往从之游 。因以举进士” 。实际原因 。是这位患有严重“恐考症”的老爸对儿子的才学不够自信 。而开封府分配到的解额比较大 。
所以 。嘉祐元年(1056) 。苏东坡兄弟就在老爸苏洵的带领下 。千里迢迢赶到京师 。通过寄应取解的办法在开封府参加了发解试 。然后于次年参加省试与殿试 。
注意 。省试并不是仅仅一场考试 。而是分多场 。要不 。苏辙也不会在“乃置公第二”之后再加“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这一句了 。
《文献通考》载:宋朝礼部贡举 。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皆秋取解 。冬集礼部 。春考试 。合格及第者 。列名发榜于尚书省 。凡进士 。试诗、赋、杂文各一首 。策五道 。帖《论语》十帖 。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
这 。是北宋前期沿袭唐、五代科考制度的施行状况 。
这制度其实是一直都在调整和变化的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记载 。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 。“进士免帖经 。只试墨义二十道 。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又增进士及诸科各试法书墨义十道 。”
同书卷二六又载 。到了雍熙二年(985)四月 。又复帖经 。罢律义 。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又记 。庆历四年(1044年) 。进士考试“三场:先策 。次论 。次诗赋 。通考为去取 。而罢帖经、墨义 。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 。试十道 。”
而因庆历新政失败 。该制度随之取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称:“诏科场旧条 。皆先朝所定 。宜一切无易 。”
所以 。嘉祐二年的省试考试内容 。就是庆历新政失败后改回的旧制 。即仍当考试诗、赋、策、论、帖经、墨义诸内容 。
这些考试内容是怎么设考的呢?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有记:宝元年间 。宋仁宗曾向龙图阁学士李淑“访以进士诗、赋、策、论先后” 。李淑的建议是“先策 。次论 。次赋 。次帖经、墨义 。而敕有司并试四场 。通较工拙 。毋以一场得失为去留” 。于是 。宋仁宗“诏有司议 。稍施行焉” 。
即:先考策论 。后考诗赋、次帖经、墨义 。四场并试 。最后根据四场考试成绩予以综合评定 。
叶梦得在《石林燕语》载:苏子瞻自在场屋 。笔力豪骋 。不能屈折于作赋 。省试时 。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 。初未之识 。梅圣俞作考官 。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 。以为似《孟子》 。然中引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事不见所据 。亟以示文忠 。大喜 。往取其赋 。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即擢第二 。及放榜 。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 。遂以问之 。子瞻徐曰:“想当然耳 。何必须要有出处 。”圣俞大骇 。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 。
不难看出 。苏辙所说的“乃置公第二” 。是指策论考试 。
苏东坡在策论考试中撰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 。已成古今范文 。自然是上乘佳作 。但一开始并不是定为第一、第二的佳作;而是苏东坡“不能屈折于作赋” 。“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欧阳修为了援救这一人才 。才“即擢第二”的 。
苏东坡也因为这个 。在科考结束后在致欧阳修的《谢南省主文启五首》中表达了谢意 。其中有提到:“轼也 。远方之鄙人 。家居碌碌 。无所称道 。及来京师 。久不知名 。将治行西归 。不意执事擢在第二 。”
另外 。苏东坡又在墨义考试中“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 。终于在综合评定中拉高了成绩 。在省试中顺利过关 。被礼部奏名为合格进士 。
不过 。治平元年(1064) 。司马光曾状称:“所有进士帖经墨义 。从来不曾考校 。显是虚设 。乞更不试 。”即墨义考试内容不受重视 。“显是虚设” 。可见苏东坡在该科考试中位列第一对综合评定的帮助并不大 。《宋会要辑稿》也明确记载:嘉祐二年省试第一为李实 。至于苏东坡在省试中的名次 。则不是第一 。也不是第二 。具体名次 。已难于考索 。则曾巩的省试名次就更加难考索了 。
话说回来 。省试的名次对任官出仕影响并不大——决定功名高低的 。是随之而来的殿试 。
本来 。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以后 。殿试通过与否是举子能否登科的关键 。但嘉祐二年首开殿试不黜落先例 。只在殿试中对省试名次有所升降 。
这次的省试状元是李实 。殿试状元却是章衡 。
苏东坡殿试的名次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说得很清楚了 。是“殿试中乙科” 。
《宋会要辑稿》载:嘉祐二年甲科分为五等 。第一甲中 。状元章衡为将作监丞 。榜眼窦卞、探花罗恺并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名郑雍、第五名朱初平并为两使幕职官;第六名以下及《九经》及第 。并为初等职官;第二甲为试衔大县簿尉;第三、第四甲试衔、判司簿尉;第五甲及诸科同出身 。并守选 。
苏东坡兄弟同榜登科 。苏辙中第五甲 。赐同进士出身 。不能立即授官 。须守选 。
苏东坡为乙科 。属第四甲 。赐进士出身 。无须守选 。可立即授官 。但该年 。苏母去世 。他和弟弟苏辙一起回乡丁忧 。也没有授官 。
丁忧期满后 。苏东坡授河南府褔昌县主簿 。与名列第五甲的弟弟苏辙之官渑池县主簿 。为同一级别 。均为幕职州县官之最低等“判司簿尉” 。也是嘉祐二年进士第三、第四甲授官中的最低级别 。
由此可见 。兄弟俩在殿试中的成绩并不理想 。
但是 。在苏东坡兄弟居乡丁忧期间 。嘉祐三年(1058) 。朝廷下诏:“自今制科入第三等 。与进士第一(状元) 。除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代还 。升通判;再任满 。试馆职 。制科入第四等 。与进士第二、第三 。除两使幕职官;代还 。改次等京官 。制科入第五等 。与进士第四、第五 。除试衔知县;代还 。迁两使职官 。”
兄弟俩因此没有赴任 。而积极备考制科考试 。
嘉祐六年八月 。惊艳时刻到来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上面的诏书说了 。制举入三等 。即依照进士第一(状元)的待遇授官 。实际上 。两宋三百余年 。举行过二十二次制举御试 。制举共分五等 。一、二等为虚设 。只有四十多人入等 。入三等的 。只有吴育、苏轼、范百禄、孔文仲四人 。
可以说 。苏东坡的荣耀 。比状元还高若干倍 。
尤其难得的是 。弟弟苏辙也入四等 。兄弟同科 。前所未有!
据说 。宋仁宗读了东坡兄弟的制举进策后 。欣然作色 。对高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可惜的是 。苏东坡后来并未得任相 。堪称千古憾事 。
其他观点:
中国科举历史上第一名榜 。是苏轼和曾巩考中进士的那一榜 。时间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主考官是欧阳修 。
嘉祐二年的进士榜确实是牛人榜 。这帮进士里面出了9个宰执 。唐宋八大家里面占了3个 。北宋五大儒占了2个 。
唐宋八大家里面的3个是:苏轼 。苏辙 。曾巩 。
北宋五大儒里面的2个是:程颢 。张载 。
9个宰执是:王韶 。郑雍 。梁焘 。吕惠卿 。苏辙 。林希 。曾布 。章惇 。张璪 。
嘉祐二年的进士榜的前三甲 。我们就不太熟悉了:状元章衡 。榜眼窦卞 。探花罗恺 。不过 。他们都在《宋史》里面有传 。章衡是章惇的族侄 。搞得章惇很不爽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进士排名问题
宋代彭百川笔记《太平治迹统类》记载:“嘉祐二年三月丁亥赐进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 。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 。是岁 。进士与殿试者 。始皆不落 。章衡 。窦卞 。郑雍 。吕惠卿 。蒋之奇 。苏轼 。曾巩(原误书肇) 。朱光庭 。曾布 。宋希(当为“林希”之误) 。史元道(疑为误载) 。王韶 。梁焘 。苏惟贤 。苏辙 。刘元瑜” 。
会试取进士排名一次 。皇帝亲自殿试重新排名 。所以最后的排名是宋仁宗定的 。
这次考试苏轼考的很不理想 。第一场赋 。苏轼就考砸了 。赋的试卷批阅不是欧阳修负责 。成绩出来后 。欧阳修发现苏轼根本就没考及格!
因为宋朝考试是糊名制 。欧阳修也是连懵带猜 。把苏轼的论当作曾巩写的 。结果把苏轼取了第二名 。
苏轼考的最好的是墨义 。就是找一段经文 。让你写出含义来 。这个主要是考记忆和基本功了 。苏轼的墨义考了第一 。
这一次录取的进士是389名 。大约分五等 。会试时 。苏轼考了第三等 。曾巩还排在苏轼后面 。苏辙考了第四等 。苏轼大约在100名开外 。曾巩的名次比这还惨 。苏辙大约在200名开外 。
殿试的时候调整名次 。因为苏轼的论考了第二名 。所以把苏轼提到了第二等 。总算进入了前100名 。估计曾巩也提了名次 。也进入了前100名 。很不幸的是 。吕惠卿竟然还排在苏轼的前面!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苏轼和曾巩当年考试的内容
并不是只考一篇文章 。而是像高考一样有多门考试 。官员的子弟还要加一次复试!
当时宋朝的进士考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 。策五道 。帖《论语》十帖 。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
以诗赋、论最重要 。策论就是现在的申论 。对具体政务的论述 。有5道题 。帖经 。就是默写填充十条《论语》的内容 。
那一年的论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的文章流传了下来 。还杜撰了一个典故:“当尧之时 。皋陶为士 。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把主考官欧阳修都哄住了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 。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 。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 。如果觉得有点意思 。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
其他观点:
苏轼是嘉佑二年考中进士 。
嘉佑二年的进士榜 。被世人誉为“科举考试第一榜” 。这一届的进士有蜀党领袖苏轼、苏辙 。朔党领袖梁焘 。洛学鼻祖程颢及核心人物朱光庭 。关学鼻祖张载及核心人物吕大钧 。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还有日后王安石变法的骨干吕惠卿、曾布、蒋之奇、林希等人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同时这届进士有多达9人日后坐上了宰执之位 。包括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 。这榜进士可以说是自隋开创科举以来最璀璨的一届 。可谓是人才辈出 。群星荟萃 。他们或开宗立派 。或执掌国政 。或文扬天下 。总之是“举世罕见” 。
那么就是这么一届人才辈出的科举 。“三殿甲”都是谁呢?
状元就是被苏轼誉为“子平之才 。百年无人望其项背”的章衡 。
榜眼就是一生清廉 。刚正不阿的窦卞 。
探花就是仁宗时期官至州通派的罗恺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那么看到这里我想都明白 。其实苏轼并不是第二名 。他真实的排名据考证是乙科第四甲
实际上苏轼的排名早就是有定论的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早就言明“中乙科” 。只不过后来人似乎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这段记载 。他们纷纷将苏轼在科举中的排名一再人为的拔高 。先是《东坡先生年谱》称苏轼“礼部奏名居第二” 。后更是有人将其拔高为殿试第一名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但苏轼的科举排名远远没有这么高 。他真实的排名其实就是乙科第四甲 。
而之所以认定苏轼是乙科第四甲 。则可以从苏轼被授予的官职看出 。据《宋会要》载:\”嘉祐二年五月四日 。以新及第进士章衡为将作监丞 。第二人窦卞、第三人罗恺并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人郑雍、第五人朱初平并为两使幕职官;第六人以下及《九经》及第 。并为初等职官;第二甲为试衔大县簿尉;第三、第四甲试衔、判司簿尉;第五甲及诸科同出身 。并守选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据史载苏轼在丁忧期满后被授予“河南府褔昌县主簿”一职 。也就是第三、四甲的“判司簿尉”一级 。
而苏轼的殿试原排名是丙科 。具体是几甲不可 。但史书曾载苏轼因在省试中的第四场《春秋》对义中取的第一名 。所以在殿试后曾按例升一甲(《东坡纪年录》载“中丙科 。升一甲”) 。之后参照这个 。再加上苏轼授予的职位 。及苏辙所说的苏轼“中乙科” 。那么就可得知苏轼最终的排名就是乙科第四甲(宋制 。殿试排名分甲乙丙丁四等 。其中一甲为甲科 。二至四甲为乙科 。丙丁具体有甲尚不完全明)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苏轼的排名远远要低于坊间流传的第二名 。因为在苏轼乙科第四甲的上面 。可还有乙科第三甲、乙科第二甲、甲科第一甲 。而按照宋制 。第一甲指的是第一到第五名 。之后的以此递增 。虽然二甲、三甲的人数不知 。但显然苏轼排名最起码也是在30名以后 。因为他是第四甲 。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说苏轼曾夺得省试第一名 。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载:\”嘉祐二年 。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 。疾时文之诡异 。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 。得公《论刑赏》 。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 。以为异人 。欲以冠多士 。疑曾子固所为 。子固 。文忠门下士也 。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 。\”
因以上的记载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苏轼在省试中夺得第一名 。但其实这也是错的 。苏轼的第一名指的是单科第一名 。非省试总榜第一名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文献通考》载:“宋朝礼部贡举 。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皆秋取解 。冬集礼部 。春考试 。合格及第者 。列名发榜于尙书省 。凡进士 。试诗、赋、杂文各一首 。策五道 。帖《论语》十帖 。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 。就是宋朝的省试要考诗、赋、策、论、帖经、墨义等内容 。
也就是说苏轼在考“论”的时候 。以一篇《论刑赏》得第二名 。后又在考“墨义”的时候以《春秋》对义取的第一名 。但是其余的诗、赋、帖经等却并未道明名次到底是第几 。而且最重要的是史书已明确记载苏轼这届省试的第一名是一个叫“李实”的人 。所以苏轼绝对不会是省试第一名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那么在解释苏轼的科举排名后 。我们再来说说曾巩的排名 。《宋史.曾巩传》载:“中嘉佑二年进士第” 。也就是说曾巩是”进士及第“ 。
而据《亲试进士条制》所载 。景祐元年定五等之制 。前三等赐及第 。第四等赐出身 。第五等赐同出身 。就是说只有甲科第一甲、乙科第二甲、乙科第三甲才能被赐予“进士及第”的出身 。
同时据《宋会要》所载 。我们可知嘉佑二年的第一到五名 。分别是章衡、窦卞、罗恺、郑雍、朱初平 。所以曾巩肯定不会是甲科一甲的 。那么就只剩下乙科第二甲和乙科第三甲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文章插图
那曾巩是属于乙科第二甲 。还是乙科第三甲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宋史未记载他中进士后被授予什么官 。只是说道“调太平州司法参军” 。而“调”就说明他之前肯定还担任过什么职务 。只是没有说 。所以也不清楚他到底是第几甲 。
【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只能肯定是他绝对是要比苏轼的排名高 。因为曾巩是在乙科第二甲和第三甲之间 。而苏轼却是乙科第四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