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分段概括 把栏杆拍遍第一单元概括


把栏杆拍遍分段概括 把栏杆拍遍第一单元概括

文章插图
【把栏杆拍遍分段概括 把栏杆拍遍第一单元概括】1、该词 ,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 , 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 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 , “楚天千里清秋 , 水随天去秋无际” , 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 , 辽远空阔 , 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 , 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 , 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 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 , 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 , 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 , 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 , 只有秋季 , 天高气爽 , 才可能极目远望 , 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
2、下面“遥岑远目 , 献愁供恨 , 玉簪螺髻”三句 , 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 , 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 ,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 景色算上美景 , 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 , 撒在明月中”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 , 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 , 虽见壮美的远山 , 但愁却有增无减 , 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 , 又何因而至 ,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 , 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 , 可以意会得到 。
3、“把吴钩看了 , 栏杆拍遍 , 无人会、登临意”三句 , 是直抒胸臆 , 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 , 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 , 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 , 本应在战场上杀敌 , 但现在却闲置身旁 , 只作赏玩 , 无处用武 , 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 ,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 , 他常常凭栏静立 , 怀想世事 , 吁唏独语 , 或以手拍栏于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 , 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 , 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 , 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 , “把吴钩看了 , 栏干拍遍” , 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 , 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 , 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 , 内涵深厚 , 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 ,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