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时间怎么算 初伏中伏末伏怎么算

导语:三伏天的特点是闷热湿气大,流行疾病易发,日常饮食多甘凉,适当运动强体质,补气去火来养生 。每年的出伏时间是不一样的,那么 , 大家知道出伏时间怎么算?初伏中伏末伏怎么算?一起来看看 。
出伏时间怎么算
出伏时间的算法是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 。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 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
初伏中伏末伏怎么算
从夏至开始算,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开始,也就是初伏;初伏十天 , 见第四庚日就算进入中伏;立秋见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 。初伏末伏各十天 。中伏则有十天,也有二十天的;夏至后见庚日早,中伏有两庚二十天,见庚迟,第六庚就是立秋头庚了,中伏就仅有十天 。伏分初伏,中伏,末伏 , 总称三伏;三伏短则三十天,各伏十天,长则四十天,初末伏各十天,中伏二十天 。
出伏后如何养生
1、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出伏时间怎么算 初伏中伏末伏怎么算】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 , 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
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 可以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 。
2、睡觉早一点 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 , “秋乏”更容易出现,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另外,还要加强锻炼 , 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
3、通风勤一点 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 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生活力很强 , 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
三伏天空调大开 , 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 。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 , 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
出伏后注意这些细节
1、不要受凉
秋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 , 也是流感盛行的时期,所以千万不要受凉,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成为各类疾病的目标,此外早晚出门一定要多穿点,不要小瞧了秋天的早晚,凉意格外彻骨 。
2、不要太早晨练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早早就醒了,这时候也记住千万不要趁早去晨练,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再出门晨练,有利于身体蓄阳 , 而且还能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
3、不要熬夜
熬夜是养生的大忌,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晚上11点之间最好上床睡觉,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之间,是睡眠的黄金时期,一定要抓住 。
4、不要忘记喝水
秋季气候干燥,尤其是现在属于半热不热的状态下,更要注意补水,以免身体缺水 , 不管是睡前还是醒来,快速喝一杯水对身体的益处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