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的形成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的形成】雾凇的形成(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w sng),俗称树挂,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是空气体中的过饱和水蒸气在寒冷季节遇冷凝而形成的 。
雾凇的形成需要两个极其重要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和充足的水汽 。漫长的寒冬使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雾凇的形成,必须是晴天局部多云,风平浪静,或者风速很小 。强风会吹走结构松散的冰晶,使雾凇消失 。微风或静风条件可以为水汽凝结成雾凇提供保证 。此外,当有过冷雾时,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生长 。冰晶随风附着在电线和树枝上 , 形成白色冰花,即“雾凇” 。有雾且温度高于0C时,雾滴会粘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会形成“雾凝”,在森林中最为常见 。
是世界上最早在中记录雾凇的国家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宋(公元420 -479)编撰的《林子》中 。它的解释是:“寒冻如珠,一晒即消,齐鲁谓之雾凇 。”这是文献中最早记载的“雾凇”一词 。
雾凇是空气体的天然清洁剂,因为它可以净化空气体中悬浮的部分颗粒物,沉降到地球上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有雾凇时,负氧离子会增多,可比无雾凇时多5倍以上 。雾凇也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因其厚实、结构疏松、密度低、空隙大,对声波的反射率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声波,在形成雾凇的密集成排的树林中感觉安静 。这就是原因 。但是电线上的雾凇太多,就会把电线弄断,导致停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