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介绍及来历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打击乐器

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 。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 。表演目的在于祭祀神灵、驱灾避邪、庆贺丰年 。象脚鼓舞不仅流传于国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还传播到东南亚许多国家 。
傣族象脚鼓舞起源于古代游猎时期,在傣泐文未发明和应用之前,是傣族先民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即使在傣文产生、应用之后,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在传授农耕生产技能的同时,也把象脚鼓舞的技艺一代一代承袭下来,其佼佼者与章哈(歌手)一样,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尊重,都是傣族古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
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记载: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 。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指的正是象脚鼓 , 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 。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
象脚鼓是傣族标志性的打击乐器 。傣族象脚鼓舞的表演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击鼓而舞,傣语称为“协光”,其中包含有单人舞、双人舞、对舞、群舞等形式;二是跟鼓而舞,傣语称为“嘎光” 。“嘎光”中的“三道弯”源于早期人类采摘树上果实的动作,后成为傣族及南亚、东南亚国家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 。象脚鼓舞表演中,舞者的手臂要做出后轮翻腕、向前掏转的动作,这是傣族先民从背箩里取种、撒种的形象反映,表明当时傣族社会已进入农耕时代 。傣族象脚鼓舞表演时,舞者以左肩背鼓、鼓面对前、鼓尾向下,以右手击鼓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时也用肘、膝、脚跟、脚趾等敲打,手敲鼓 , 膝即弯曲,抬手肘即站立 。步伐有前点半步蹲、后点半步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还有悠腿、抬腿、踢脚、吸腿跳等动作 。根据鼓的长、中、小形状有三种跳法:长象脚鼓舞、中象脚鼓舞、小象脚鼓舞 。
【象脚鼓介绍及来历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打击乐器】象脚鼓舞历史悠久、节奏明快、富于变化 , 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006年被云南省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 , 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难以安居乐业,后来才知道,是一条蛟龙作孽 。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 。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
为了使鼓音圆润柔和延长 , 打鼓前须在鼓面上粘用糯米揉搓过的饭团 。长象脚鼓、小象脚鼓和个别地区的中象脚鼓粘核桃大的一团于鼓面中心,大多数中象脚鼓则粘直径约七厘米的一圆圈 。此外 , 为了美化和加大鼓尾摆动幅度,有的中象脚鼓尾上装饰着一簇簇的孔雀羽毛 。
在西双版纳 , 每年的傣历新年节,傣家人都要敲响象脚鼓 , 跳起象脚鼓舞,欢度自己民族的盛大节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
来源:西双版纳新闻网 采访人员:夏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