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些年来,除过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等老一辈的作家的作品之外,我还没有发现好的乡村题材作品出现 。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文学功底深厚的作家出现 。有些作家连语言表达关也过不了,借助于网络,也堂而皇之地当起“乡土作家”来了!
【对《创业史》的一点感觉和看法 创业史读后感】像柳青、刘绍棠、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这些能沉下心来,蹲在乡村实际体验乡村生活的大作家太少了 。而一大堆自称为“乡土作家”的中青年人 , 基本不愿意到乡村去扎根体验,最多是坐个小专车去乡村溜达一圈,跑回来呆在城里舒适的房间内 , 开始闭门造车,拼凑出了一堆非驴非马的作品来 。虽然冠名“乡村题材”作品,但内容却是城里人的工作、生活、爱情的故事 , 城里人的行事思维、城里人的行事风格,硬贴上乡村的标签—-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熟悉乡村!
找不到好的可读的乡村题材作品 , 那只好把过去的乡村作品再再翻看 。这几天就看的是已故陕西作家柳青的《创业史》 。
《创业史》在初中就看过,但和现在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和以前的老版本进行了对照,有两个疑问:一是感觉现在出版的《创业史》从语言上讲,比原来的语言更自然流畅 , 景物描写更优美,而有些景物描写、人物称谓是原来作品中没有的 。二是,小说中的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口号语言没有了 , 使得作品比以前更贴近生活,具有了较高的可读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创业史》第一章
现在重新看《创业史》,除过上面的几个疑惑外 , 感觉《创业史》里的方言土语的功夫不够过硬 。觉得作品里面的一些乡村口语俗语,并不是老百姓口里的俗语,有作者自己生造方言土语的嫌疑 。这些所谓的“方言土语”,读起来别扭生硬,从而影响了作品的自然性、乡土性,使得作品的泥土气息大打折扣了!
作品中,作者把乡村人的家常饭“玉米糁子”称作“棒渣粥” 。这个“棒”就是玉米,乡村人常把未脱粒的玉米称作“玉米棒棒” 。所谓的“棒渣粥”,就是把玉米颗粒在磨子上磨成小颗粒,用它熬成的粥,这样的“粥”我们叫“玉米糁子” 。作者写《创业史》时,是扎根于陕西长安县的,以长安县的乡村生活为背景的 。我不知道长安一带的人,是否把“玉米渣子”叫“棒渣粥”?但“棒渣粥”这个词语在新版《创业史》中没有了 。
乡村中的一些俗称往往是很圆润、自然、形象的 , 叫起来很顺口的 。我觉得乡村人是不会把“玉米糁子”生硬地叫“棒渣粥”的,不要低估了乡村人的口语俗语的形象性、生动性!
凡是造出来的乡村方言土语,一眼便能看出来 。作品中有一个角色叫郭振山 , 此人有能力、有魄力,能说敢干,批斗地主的大会上,他大喝一声 , 把地主们吓尿裤子 。因此,作品中说村人把他称作“轰炸机” 。
这个“轰炸机” , 一听就不是乡村人的口语,缺乏乡土味 。一九五O年的农民,哪有什么“轰炸机”的概念,即便有个别人知道“轰炸机”,那也是一个新概念 , 新概念是不会成为村民们口中流行的俗语口语的 。这个口语应该也是生造出来的 。
农民口中的口语、俗语很形象很自然,比如“二楞子”“半吊子”“陕西楞娃”“瓜娃” , 关中人把吃晚饭叫“喝汤”,让人立刻有了感性的形象 。
乡土文学中,口语俚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作乡土文学,必须和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成一片,观察学习他们的言语,把他们的语言学到家 , 否则,创作中一个关键的词语失去了乡土气 , 可能会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自然美感 。
这段时间,闷在家里,正在翻看老小说《创业史》 , 对这部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村题材的作品,说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也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 欢迎批评指正 。
2021年12月2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创业史》中的口语“轰炸机”
- 万合天宜新演员——“陈思羽”首部电影《彩虹线》顺利杀青
- 《阿凡达2》定档12月16日,卡神这次还会“跳票”吗?
- 魔兽世界私服sf官服 魔兽私服
- 网易魔兽世界官方网站 魔兽世界私服网
- 爱情神话经典语录 爱情神话
- 极米Z6X Pro与NEW Z6X对比 极米z6xpro和z6x区别
- 雪蛤对男人的功效与作用
- 大雨会不会对车的挡风玻璃造成伤害?
- 长生殿讲的是什么故事
- 苹果xr跟x对比 苹果x和苹果xr有什么区别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