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各个等级能当什么样的官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起,皇权社会的选官制度从被动推举,逐步向主动应试转变 。从更需要门第出身品德的主观性,向才学分析的客观性过度 。
各朝代的科举制度在不断演化,但整体内核大体相当:分阶考试、层层选拔 。
▲科举考试流程
科举考试大体分为四级,依次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与我们的闯关游戏类似,只有打过前一个关口,才能参加下一个关口的选拔 。
【科举各个等级能当什么样的官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当然 , 难度也是逐级递增的 , 过关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少 。
▲科举证书
首先,最简单的是童试童试自身可细分为由易到难的三级:县试、府试、院试 。一般分别由当地的县级、府级、州级行政单位举办,参加考试的都叫童生,不管丢不丢脸、现不现眼,多大岁数都叫童生 。
▲最后一位状元的书法
只有顺利通过县试,才能参加府试;通过府试才能参加院试 。
如果这三级考试都顺利通过,就不叫童生了 , 改称为生员,就是我们俗称的“秀才” 。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下一关府试 。
▲江南贡院
秀才里面考试发挥较好的 , 被称为贡生(注:不叫贡士),他们是可以到京师的国子监去读书的 。
秀才在县里面其实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了,老百姓与官府打交道的时候,经常需要通过他们来传递 。
当然,有一些人对学习过敏严重 , 费天大的劲都过不了童试,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参加下一级考试 , 毕竟朝廷也要盈利么 。
有的朝代可以花银子捐一个资格出来的,学名叫“纳粟入监” , 这里的监指的是监生,可不是监狱 。这样就可以参加后面的考试了 。
接下来是乡试秀才和监生们都可以参加乡试 , 在京城和各省都设有考点,主考官都是朝廷直接派下来的 。
乡试一般三年才考一次 , 机会难得 。考试时间多在农历八月,故也被称为“秋闱” 。
▲定州贡院
考上的称为举人 , 要是一不小心还能考第一的,称为解元 。当年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就考中了解元,很不简单 。
中了举人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即使后面的会试没有通过,也没关系 , 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可以当上学官、知县 。
▲八股文
所以范进中举一下子没控制好自己的小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
即便是没能当上官,在县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面见县长那是要看座的 。
然后是会试会试一般由礼部主持,到京师考试,规格比之前高了很多 。因为多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为“春闱” 。
主考官基本都是朝廷里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多为大学士、尚书这些人,不得了 。
▲清朝职官品级表
如果会试也顺利通过,则被称为“贡士”(注意与前面贡生的区别,秀才里发挥好的叫贡生,比贡士差了好几个等级) 。要是又一不小心,考了第一名 , 就叫“会元” 。
考上贡士绝大部分都可以做官,相当于准进士 , 因为会试之后的殿试是不刷人的(当年刷过人 , 结果被刷之人投敌,后来就不刷人了……) 。
重头戏来了 , 殿试贡士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能上金銮殿的全国也没几个 。
殿试不刷人,是排位赛,这给考生的压力会小很多 。
▲古代科举试卷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殿试,当时的试题为《民监赋》
以明清为例 , 殿试后分为三个等级,即三甲:
一甲是考试的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这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都是前途无量 。
▲翰林院衙门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相当于整体排行榜的第四名)被称为传胪 。二甲一般人数占整体的三分之一左右 。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严格来讲不算是进士,但等同于进士身份,人数一般占三分之二左右 。
二三甲中,还需要再进行评定,然后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 , 授翰林院庶吉士,其他人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
可以说,只要能上殿试 , 那都是成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