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末文人商业互吹的故事 小巫见大巫是什么意思

如果遇到高手,现在大家往往会说:“厉害厉害”“666”“比不了 , 比不了” 。古人遇到高手时,往往会自谦,所以有了“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小巫见大巫”等俗语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小巫见大巫”的故事 。
一、典故梗概“小巫见大巫”字面意思就是:小巫法术低微,见到大巫后法术就失效了,引申为相比之下,遥遥不及的意思 。这瞬间让人想到了最近超火的六小龄童和“雌雄葫芦”收服银角大王片段 。
言归正传,“小巫见大巫”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张纮和陈琳之间的典故 。东吴张纮见到一只做工精细柟榴枕(楠木枕头),十分喜欢木枕的花纹,于是专门为其作赋一首 。远在北方的陈琳见到此赋后,十分欣赏,到处给人传阅并且说:“这是我老乡张纮所作!”
陈琳和张纮都是广陵郡人,有着同乡情谊,所以多有溢美之词 。后来陈琳所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传至东吴,张纮看到后也认为是文采飞扬,专门写信称赞 。陈琳也写信回复 , 于是就有了“小巫见大巫”的名场面 。
图为陈琳画像
《三国志·张纮传》引《吴书》记载:“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 , 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 。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
回信大意:我陈琳在河北,与天下名士相隔绝,这里没有多少人善于写文章,所以我才能在这里崭露头角 。我能得到这种高度的称赞是言过其实了 。现在王朗先生在这里 , 张纮先生与张昭先生在东吴 , 正所谓小巫见到大巫后法术都失效了!
东汉末年,天下名士为避战火纷纷外迁 。张昭张纮渡江迁至扬州,管宁邴原浮海至辽东,司马徽客居荆州,刘熙南下交州 。
陈琳自称在河北与天下名士相隔绝也是有一定道理 。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之后,鸿儒崔琰尚在河北,陈琳的话绝对是自谦 。
图为崔琰的电视剧形象
陈琳回信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提到了王朗 。王朗字景兴,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认为他只是一个“摇唇鼓舌,助曹为虐”的奸臣 。实际上,王朗学识渊博,儒学造诣极深,也根本没有与诸葛亮谈笑风生 。陈琳敬仰王朗是很正常的现象 。
王朗对阵诸葛亮是演义
二、深入分析陈琳的文学水平毋庸置疑,毕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传世名作《饮马长城窟行》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至今家喻户晓 。不过陈琳的人品德行实在不敢恭维 。
官渡之战时,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和他祖宗十八代一起骂了个狗血淋头 。归顺曹操后 , 陈琳又作《檄吴将校部曲文》大肆吹嘘曹操功业,贬低孙权德行 。尽管陈琳笔锋雄?。?名声在外,但是终归是一个毫无骨气的文人 。
看到檄文时愤怒的曹操
张纮年轻时进入太学,先后跟随当世名儒韩宗和濮阳闿学习,大将军府、太尉府、司空府接连征辟其入朝为官,都被他婉言拒绝 。张纮名气之大可见一斑 。
张纮是一名正直之士 。陈寿总结其人“文理意正,为世令器” 。汉末大乱时 , 张纮渡江避乱,从此追随孙策开创江东基业 。袁术僭号称帝时,张纮曾为孙策撰文表示强烈反对 。张纮作为使臣前往许都之际 , 被曹操留下担任侍御史 。
孙策去世,曹操欲趁机攻打江东别张纮劝阻 。张纮心念孙策旧恩,劝谏曹操厚待孙氏,并趁机重返东吴辅佐孙权 , 可谓忠贞正直,有情有义!
图为张纮的电视剧形象
东汉末年,士人标榜成风,互相吹捧 , 出现所谓“商业互吹”的现象十分正常 。不过像张纮这种稳重正直又声名在外的名士,自然不需要吹捧成名 。因此“小巫见大巫”乃是陈琳一手促成的 。
陈琳名气虽大,却德行不佳 。张纮名德兼具,又和陈琳是广陵同乡 。因此陈琳先大加赞赏张纮的“楠榴枕赋”,张纮出于礼节和乡谊就要回赞陈琳的文采飞扬 。
这时,陈琳立刻表示自己水平有限,比不上张纮、张昭、王朗 , 极力彰显自己的谦虚和有德行 。自己德行不佳,找一个品德高洁的人来吹捧自己,自己再谦让一番 。这样张纮就被动地卷入陈琳的“商业互吹”中 , 成就了“小巫见大巫”的典故 。
【关于汉末文人商业互吹的故事 小巫见大巫是什么意思】文采飞扬却德行不佳的陈琳,借同乡情谊和汉末士风 , 成功地让张纮陪自己被动上演了一场“商业互吹” 。陈琳轻轻捧了一下张纮,却给自己赚来了满满的好名声 。“小巫见大巫”也从此成为人们常用的自谦词 。古人的聪明和狡猾实在是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