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

在《三国演义》中 , 对于赤壁之战这一点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 虽然和历史上的有一些出入,但是单从听故事的角度来说还是很好的 。而曹操之所以将所有的船连在一起,是因为打入了奸细,但是就算当时曹操没看出来,难道曹操手下的那么多人都没看出来意图吗?这一段究竟有没有可能发生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火烧赤壁的计划真的没人看得出来吗三国历史,是指从公元220年这一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 , 国号“魏”,史称曹魏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 。
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13年(公元208年),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一场重头戏 。它既可以说明周瑜、诸葛亮的智谋超绝,也是魏、蜀、吴三国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鼎足之势的一场重大战役 。
赤壁之战 , 尽管不是魏、蜀、吴三国的正式开始,但却是三国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战役以后,孙权巩固了自己的土地,刘备占据了荆州,进而进占了四川,三足鼎立真正形成 。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孙、刘联军以5万多兵力 , 在长江江面上 , 采用火攻,消灭了曹操20万大军,的确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题主的问题是“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就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当然不可能 。
曹操当时手下的随军谋士有两个 , 一个是荀攸,一个是程昱,都不是白给的 。只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孙刘联军在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缜密 , 一环扣一环,让曹操一步一步进入孙刘联军的掌握之中 。而且曹操实在无法相信周瑜、诸葛亮有那么大本事,以区区五万人,可以抵敌他二十万虎狼之师 。
曹操的部队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战 。为了能够迅速提高战斗力,刘表手下的两个降将蔡瑁、张允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日夜操练曹军 。
蒋干是个不入流的谋士 。或许是在曹营长久不被待见的原因,为了也想在曹操面前刷一下存在感 , 便自告奋勇去东吴劝降周瑜 。
如果周瑜能在这紧要关头投诚反正 , 东吴阵营将会不战自乱 。曹操当然求之不得,焉有不答应之理?
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反间计的使用周瑜正为蔡瑁、张允这两个深谙水性的敌方将领发愁呢 。蒋干来了,周瑜借机使用了反间计,迫使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这是孙刘联军取胜的第一步 。
曹操的北方军队没有了水军教官,在晃晃悠悠的战船上连站立都做不到,谈何战斗力?这时,庞统献了一个连环计,解决了曹军在战船上头晕目眩的问题 。这是孙刘联军取胜的第二步 。
有这两步 , 就可以置曹军以死地 。至于后面的每一步,比如借东风、黄盖诈降,都属于枝节,不提也罢 。
《三国演义》原文: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 , 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 。不可不防 。”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 , 却还有见不到处 。”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 。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 , 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 , 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
这里,这是谋士程昱提醒过的第一次 。作为随军首席谋士的荀攸,也认为程昱的意见没错 。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大战中,程昱共提醒过曹操三次 。上面是第一次,程昱看出了铁索把船连在一起有问题 。但曹操是北方人,不了解长江上的情况,不信“隆冬之际,安有东风南风?”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
第二次,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一阳生 , 来复之时 ,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其实此时 , 曹操心里不一定不警惕,但事已至此,一切都安排齐备 , 此时再重新调整战略,恐怕已不可能 。因此,曹操只能假装糊涂 。
第三次 , 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 , 谓操曰:“来船必诈 。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 , 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可见,曹操并不是昏聩之人,谋士程昱、荀攸也并不是没有料到孙刘联军可能会用火攻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 据考证 , 由于旱路的粮草运输等诸多问题存在困难,曹操参加赤壁之战的兵力也就七八万人 。孙权三万,刘备一万 , 加上江夏刘琦一万人,孙刘联军合计五万多人 。两军兵力悬殊并不大 。
加上北兵大多不习水战 , 而孙权的三万人那是常年在泥水里翻滚出来的 。曹兵不败才怪 。
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历史和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草船借箭、借东风和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指挥者三件事 。
一,草船借箭 。
《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有《魏略》里有一段:“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
《魏略》是三国时代中记载魏国的史书,共50卷,作者是曹魏郎中鱼豢私自撰写 。其内容大多散失 , 只遗留一部分 。《三国志注》大多引用《魏略》 。
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的,既不是周瑜,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
二,关于借东风 。
东风 , 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 。可曹操是北方人,哪知道这些啊?因此 , 周瑜他们利用曹操不懂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漂漂亮亮地打败了曹军 。至于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那是杜撰 。
三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指挥者
赤壁之战的具体发生地 , 历来就有争议,但不管怎么说,都属于当时东吴管辖范围之内 。因此,孙刘联军的指挥者,自然是孙权手下的周瑜;参赞军事的 , 也主要是鲁肃 。
四,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主要贡献,在于配合鲁肃促成了孙刘战略联盟 。赤壁大战时,这是他出道的第二年,既没有作战经验,又不熟悉当地情况,加上刘备军队本来就少,又是客军,因此诸葛亮不可能参与赤壁之战的指挥 , 只是作为一个不重要的参谋,为孙刘联军总指挥周瑜服务 。即使诸葛亮出一些主意,周瑜也未必肯听 。
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五,曹操方面的谋士
对于曹操来说,他的五大谋士,在干什么呢?
1 , 荀彧是首席大参谋,“居持守中”,负责战略和后方留守重任;
2,荀攸是首席随军参谋,他出谋据说都属于机密,一般人不会知道他说了什么;但在赤壁之战中,他附和、赞同了程昱的建议 。
3,郭嘉已死;
4,贾诩在曹操出兵之前,就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没有采纳 ,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赤壁之战曹操没有带贾诩随军 。
5,最后只剩下一个程昱,程昱提醒过好几次,曹操都没有采纳 。
这就是曹操之所以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的原因 。意思是如果郭嘉没死,他曹操就不会失败得这么惨 。
其实,这并不能说明郭嘉就比其他谋士高明多少 , 只是其他谋士可能和曹操的亲密度有点不够,引不起曹操的重视 。因此,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是谋士们失职,而是曹操太急于求成,结果兵败,造成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 。
曹操的急于求成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如果当时拿下孙权,随后一鼓作气追杀刘备,曹操就可以很快统一天下,便不会出现三国鼎足之势 。
假如曹操听从贾诩的建议,对孙权不是大军压境,而是派人安抚,直接封孙权为吴王,孙刘联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以孙权当时的想法,拱手称臣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后,周瑜再谋划出兵进攻西川,很可能和觊觎西川的刘备打起来 。到那时,曹操只需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
当然,在赤壁之战中,如果曹操对程昱的意见重视起来,赤壁之战或许就不会失败,至少不会惨败 。
【火烧赤壁时 曹操手下的人没看出有问题吗】当然,历史进程,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 , 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