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些熊孩子把脑袋伸进了栅栏之间被卡住出不来,最终在消防员的帮助下才获救 。其实不止是孩子 , 很多大人可能也会有这么一种感觉,都能钻进去 , 那么也就一定能出来 。但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闻表明,有些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那么,为什么有些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人本身的身体构造 , 决定了很多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 。以人的脑袋为例,当脑袋伸进一些孔洞、缝隙时,上部的脑壳是较为光滑的,摩擦阻力较小,更容易进入 。而且圆形的构造更类似一个楔子 , 会将障碍物向两边挤,更容易挤入缝隙之中 。而当我们的脑袋想要退出这些缝隙时,就需要先将方形的下巴探出去 。方形的结构相比圆形的来说 , 很容易被障碍卡住,因此也更难挤出栏杆 。
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另一个和身体构造类似的情况就是“吞电灯泡” 。本着“能进就能出”的原则,很多人觉得,灯泡能吞进去,就一定能取出来 。但其实大家尝试张大嘴巴就会发现:嘴巴张到最大时 , 舌头会向上顶起,下颌会向前滑动 。而当电灯泡被吞入后,灯泡会阻碍舌头顶起 。就像是原本的轨道滑轮被塞入了一片木板一样,灯泡塞入以后 , 嘴巴张开的过程就会受阻,反而无法将嘴巴张到最大、取出灯泡 。
嘴巴小的人,吞完电灯泡之后 , 就只能前往医院,通过打碎电灯泡的方式取出 。破碎的灯泡玻璃有划伤嘴巴的可能性 , 即使嘴巴没受伤,也可能会导致嘴巴肿胀几天 , 所以千万不要做吞电灯泡的尝试!
此外,体表皮肤的弹性 , 也是导致“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有弹性,不是该更容易进出吗?”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
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以手指戴戒指为例 , 当我们戴上戒指的时候,指尖皮肤是被我们拉紧的,这就导致戴上戒指时,指尖部分的手指会变得更细,戒指也就容易戴上 。而当我们尝试把戒指拔下来时,戒指就会拉动这些肉,堆积到戒指前进的路上,阻碍戒指拔出 。对于身材比较丰腴的人而言 , 皮下脂肪更多,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戴上戒指拔不下来”的情况 。
除了人体自身结构和体表皮肤弹性,血液循环导致的肢体末端肿胀,也是导致“进去容易出来难”的一大元凶 。人的血液循环都是从心脏出发,到达肢体末端 , 然后再从静脉返回心脏 。当身体的一部分被异物卡住时,血液循环受阻,静脉血液堆积,就会导致肢体末端肿大 。刚进入缝隙时,充血还不明显 。但是随着进入缝隙的时间变长,这种充血肿胀现象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被卡住的部分更难取出 。
与上面两种情况相比,这种情况会更为危险 。一方面,肢体的肿胀会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严重 , 导致被卡住的部分愈加难取出;另一方面,过长时间的充血肿胀还可能会导致部分肢体坏死,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
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那么,当你被卡住了 ,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记住的是:保持冷静,不要强行大力生拉硬拽 。当缝隙卡得比较紧的时候,使用蛮力会导致肢体磨损肿胀,更难从缝隙中取出 。当冷静下来之后,就要根据自身状况判断自救的可能性 。如果身体存在部分悬空、接触地面较为困难,或者被卡住的部分感受到明显的血液循环受阻,一定要大声呼救 。同时尽快拨打119消防电话求助 。尤其是对于存在部分悬空状态的人,需要周围的人帮忙撑住肢体,避免身体被“吊住” 。
当身体还未出现明显问题时 , 可以先尝试自救 。进去之后取不出来的缝隙,一般是宽度和肢体极为接近 。这时候就需要冷静回忆自己进入的姿势,尽量按照进入缝隙的姿势,尝试倒着退出缝隙 。
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前面说的皮肤褶皱堆积导致退出困难,就需要尽量减慢退出的速度,理平接触部分的皮肤,并使用油或者口水进行润滑,减小摩擦力 。
如果是脑袋卡住的话,在尝试退出时需要注意耳朵的位置 。耳朵是向后生长的,这就导致进去的时候容易 , 倒退出来困难 。这种时候自己用手调节耳朵的位置,尽量减小耳朵处的宽度,对退出缝隙可能会起到一定帮助 。
当然,尽量克制住自己熊孩子一般的好奇心,不乱钻,才是远离卡住危险的最有效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