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 二 )


如此珍贵的岳飞手书《出师表》墨宝 , 在后来的漫长历史岁月中 , 经历了诸多的颠簸和坎坷——
《岳书出师表》自绍兴八年之后 , 其墨迹流传有序 , 见者不乏其人 。至元代中期 , 乃在河南南阳武侯祠内箧笥秘藏200年不为人所知 。元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 , 著名画家黄公望往游嵩华两岳 , 过南阳谒武侯祠 , 住数月乃去 。其间黄与祠中道士慧真相善 , 得了其表 , 反复披览 , 爰笔题后:“鄂王既遭惨毒 , 遗墨流传者少 , 复推此二卷最 。”
明初 , 太祖朱元璋得此《岳书出师表》墨本 , 珍爱尤甚 , 藏于御内 。洪武三年 , 太祖亲笔撰写赞其书曰:“纯正不曲 , 书如其人 。”

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岳朱元璋书《书如其人》碑刻
【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建文三年(1401年)十月 , 翰林侍讲、大学士方孝孺于卷尾书笔阵图 , 并跋曰:“此二卷者武侯之文 , 武穆之书 , 洵可谓古今双绝……以公天下 , 使百世臣子 , 诵其文 , 学其书 。”
明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 , 朝廷户部尚书夏原吉题跋:“武穆书法之妙 , 可以超越宋贤、媲美晋唐 。”之后 , 墨本归山西恭王四孙朱奇源收藏 , 并于卷上钤有“晋府世孙图书”诸印 。崇祯十七年(1644年) , 李自成军攻克太原 , 此墨本散于民间 。至清康熙年间 , 被吏部尚书、鉴藏家宋荦(河南商丘人氏)寻得 , 相传三代 , 至乾嘉年间 , 为山西绛州知州杨映权所得 。嘉庆十七年(1812年) , 杨丁忧回到家乡徐州铜山东南宝光寺附近湖山(解放后划归安徽宿县) , 次年即请石工将所藏岳书《出师表》等宋元珍稀墨本摹勒上石 , 历时十二年 , 勒成之石共八十二方 , 嵌于自家花园东西长廊之中 , 长达数十丈 , 名为“帖园”(又名“明季园”) , 后《出师表》碑刻遭兵燹被毁 。道光七年(1827年) , 杨映权又复刻此碑 。1909年 , 日本人曾以三万银元重金企图购买这批刻石 , 被杨氏后裔严辞拒绝 。抗战时徐州沦陷 , 日本侵略者觊觎此碑刻 , 以便于观摩和捶拓刻石为由 , 专门从徐州修一条公路通至湖山 , 以谋篡取 。杨氏后裔则将刻石拆下埋藏 , 才免遭劫夺 。解放后 , 杨氏后裔将刻石全部捐与政府 。1953年 , 刻石嵌于徐州云龙山放鹤亭碑廊 。1979年 , 徐州市政府拨款于徐州博物馆东院建碑园 , 专门陈放这批刻石 。次年五月 , 碑园落成并对外开放 。

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徐州博物馆东院碑园

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徐州博物馆藏岳书武侯《出师表》碑拓
自铜山杨氏得岳书《出师表》墨本后 , 直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 此墨本一直珍藏于杨氏“墨锦堂”内 。杨氏本不喜标榜,连拓本亦多不示人 。清咸丰二年(1852年) , 杨氏因家道中落 , 《岳书出师表》墨迹被质于商人 , 后被转鬻安徽亳州 。时有翰林院侍讲学士袁保恒(袁世凯堂叔)在西安受命赴陕甘总督左宗棠部候委 , 有昔日仆从知悉《岳书出师表》墨本 , 斥重金购得献于袁保恒 。得此墨本 , 袁呈于左宗棠和大儒方玉润(时任陇西州同)等人共同鉴赏 , 众人观之欣喜不已 , 并亲笔题跋为证 。同治九年(1870年) , 袁保恒请陕西富平石刻名匠将此墨本镌刻成碑共39块(含朱元璋亲题“纯正不曲”、“书如其人”二刻) ,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又补书跋文刻石 , 并运回袁氏家族居住地——河南陈州府(今河南周口)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 , 袁氏《岳书出师表》碑刻被收入淮阳太昊陵库房 。1994年 , 太昊陵内重建岳忠武祠(岳飞观) , 此碑刻被镶嵌于西墙壁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