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浓稠得如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浓稠得如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心安即是家”是电影《爱情神话》中多次出现的一句歌词 , 它在银幕上匆匆掠过 , 很容易被忽略 。我却瞬间被它打动 , 有如在一幅凌乱素描中发现了一处格外用心的勾线 。
感受生活的况味
影片中两男三女的故事 , 多少都源自内心的不安——不知什么时候 , “木知木觉”就把爱情弄丢了 。丢失了爱情也就意味着拆了自己的家 , 即便有都市里一方屋檐可供栖身 , 但终是守不住内心的宁静 。于是 , 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在五个人中间展开 , 浓稠得如一锅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上海爷叔白老师约李小姐在安福路话剧中心看了一场话剧 , 他像所有花心思讨女友开心的男人一样 , 看话剧多半是要打瞌睡的 。这一晚的问题不在于白老师有没有在剧场里打呼噜 , 而是一场话剧加速了爱情的进程 , 让他感觉生活其实很像一杯半真不假的鸡尾酒 。白老师在安福路拐角处一头撞上了“神话” , 撞得有点生猛 , 那句“男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笑话”再次在心头泛起 , 他一时分不清“神话”与“笑话”之间的区别 。
李小姐离婚后带着混血女儿生活 , 有一份看似不错的事业 , 原本是不怎么需要爱情的 , 然而像所有一把年纪还依赖娘家生活的女人一样 , 她和母亲之间的抵牾乱了她的心 。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日子过得有点糟心的李小姐 , 不知道找一个能做私房菜、能接送孩子上学、活得还算精致的实惠男人是否更适合自己?“找一个爱我的还是我爱的”这个爱情考题 , 一辈子无解 。况且 , 这道题对于现阶段的李小姐来说 , 是道“加分题” , 而不是“必答题” , 这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纠结 。

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浓稠得如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围绕男女主人公 , 其他三个“内卷”人物也各有特色 , 各具风情:跟着白老师学画画的格洛瑞亚以“有钱有闲 , 老公失踪”自诩 , 宣扬着自己的“野猫”人设 。她努力塑造着这样的人生角色 , 不断给自己加戏是她现阶段人生的最大乐趣 。蓓蓓是白老师前妻 , 离婚后热衷于跳探戈 。她注定是五个人里头最无法安心的一个 , 即便为自己的人生失误找到了嘴上说的理由 , 并当着前夫的面云淡风轻地把它说出来 , 也掩饰不住对自己的质疑 。她无意中被卷入一场像煞“妇女大会”的饭局 , 原想以看笑话的心态 , 看看“剩饭”似的前夫 , 因何有人“打赏” , 为何变得抢手 。席间 , 她突然就不安起来 , 究竟前夫是一口“剩饭”还是自己是“剩饭” , 这是个问题 。蓓蓓的后半辈子也许都要被“剩饭”问题所纠缠 。老乌是白老师的邻居加老友 , 在影片中动静不大却格外出彩 。老乌这个人物没有按照上海老克勒的套路来写 , 而是突出了他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少年感 。他的懵懂、不着调、自说自话都自带一份天真 , 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生动写真 。他沉浸在20岁时的“罗马邂逅”里 , 于是他的人生留在了20岁的那一年、那一刻 。那段异国情史 , 他一遍遍说 , 说着说着 , 自己也恍惚了 , 眼神变得空洞 ,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时光的磨蚀中越发混沌 。说到底 , 老乌才是爱情神话的制造者 , 一个编爱情故事的民间高手 。上海老克勒本质上是一种心态 , 不是一种状态 , 这一点影片把握得格外精准 , 且描画出了新意 。
这样一组人物关系必定有戏 , 戏也必定有些许好看 。他们从五原路、长乐路、永康路那样的老街坊里走出来 , 走向簇簇新的沿街小咖啡馆 , 脚下踩着暖阳照射下的琐屑 , 身后的衬景是西班牙式的老洋房 , 红色坡顶、小拱券 。文化石外墙涂上了与房龄不登对的俊俏颜色 , 于是 , 这一道街区风景便与白老师的油画有了某种意念上的契合——幽静中有一丝不安 , 低调中有一份躁动 。年轻人把这一类情绪统统归类于“闷骚” , 我以为这词不雅 , 不如称作“不安”较为妥帖 。新上海人可能不大清楚所谓新式里弄、老洋房里头的情况 , 其实很容易向他们解释清楚:就像从那里走出来的影片男女主人公一样 , 看着光鲜亮丽 , 却各有各的故事 , 各有各的窘迫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很带感 , 仔细看 , 不仅能看到市井 , 还能品出真实的生活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