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智能王双福:换电不会替代充电,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科大智能王双福:换电不会替代充电,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大智能王双福:换电不会替代充电,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大智能王双福:换电不会替代充电,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科大智能王双福:换电不会替代充电,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会议现场 , 科大智能总经理王双福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出席并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据悉 , 十几年来 , 科大智能的业务都集中在电力和汽车 。电力不是真正的发电或者储能 , 是做电力的发电设备 。汽车也不是直接生产汽车 , 是做汽车生产线、汽车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厂的生产线 。王双福提到 , “以前电力是电力 , 汽车是汽车 , 电池以电为主 , 汽车以石油为主 , 两者不太沾边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提出刚好把电和汽车弄到一起了 , 科大智能在电力和汽车里都有十几年的基因 , 就靠这个做到这么大的 。在设备制造端和研发端做到换电汽车领域里非常靠前的位置也是水到渠成” 。以新能源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核心是能量路由器本次大会 , 王双福作为受邀嘉宾在会议现场就《光储充换一体化换电站建设》发表主题演讲 。据介绍 , 光储充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 与换电站的结合可以形成电源身份实时切换 , 既可以是负载 , 又可以是功率提供端 , 变成柔性负荷 , 对电网的好处非常明显 。他表示 , 光储充换微电网要做到信息互通、预测电网负荷、提前识别电网压力 。换电站会用到动力电池+智能楼宇储能电池 , 把交通行业换电站电池作为电力里的一个单元 , 非常好地实现多元化储能 , 因为量大而且分散更适合微网运营 。据了解 , 科大智能就“源-网-储-荷”几方面在新电网里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布局 。目前已经实践的产品应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电网领域工厂建设、储能建设、楼宇/园区、交通(智慧汽车)等 。王双福提到 , “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不一样 , 不太稳定而且比较分散 , 对新能源的发电、传输、存储、使用都非常复杂 , 依赖于比较高的智能化处理 , 并网和有效消纳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科大智能以新能源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光储充换一体化业务模式是 集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双向充电桩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 , 实现本地能源的生产与用电负荷的调控 , 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进行灵活互动 , 且又能够独立运行的智慧型能源互联网 。虽然光储充换的一体化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 但对技术要求更高 , 所以一体站建设方面相对复杂 。科大智能解决方案的核心是“能量路由器” , 因为有微网和新能源(光伏、不稳定风能) , 能源会变得非常复杂 , 用能量路由器可以把储能电池、光伏组件、交流网、用户、天气预报进行感知 , 再通过电网管理平台 , 通过设备可以将其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调度 。换电不会替代充电 , 未来也将占有一席之地王双福提到 , 从电池角度来讲 , 充电或者换电方式的成本相差不大 , 换电势必会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但并非会替换掉充电 。对于汽车厂而言 , 选择换电还是充电的根本问题在于车的用途 。对于开的少、停放时间长的车和自家有充电桩、有车库的车主来说 , 选择充电或换电的结果差别不大 。但是乘用车商用领域的出租车、网约车讲究时间效率 , 尤其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说 , 最现实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充电桩给车补电 , 针对这些问题换电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但是现在行业比较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 特别是乘用车要面对大众的消费群体 , 它是五花八门的 , 所以标准化的问题确实挺难的 。这个地方需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包括整个不管是做设备商 , 还是说涉及电池的企业以及上游的电池厂 , 还有包括它整个的电气PAD的这种走势” 。目前的换电市场 , 商用车领域在政策的推动下先一步爆发 。乘用车领域虽已确定大方向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还有待增加 , 而且正如王双福所说 , 车企之间很难制定一个统一标准 , 致使换电模式的运行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在演讲中王双福提到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应该在3000万辆以上 , 而且新能源会在2025年达到25% , 到2060年希望超过60% , 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国策 , 换电和此密不可分 , 必须在政策背景下才可以得到长期的发展” 。他认为 , 换电模式在未来会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 但实际普及仍需要三至五年 。并强调到 , 虽然换电行业发展节奏无法预判 , 但这无疑会是一个长跑挑战 。对于入局企业来说 , 前期的投入到最后是否都能有所产出还需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