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三 )


第二 , 近几年的互联网年度总结 , 越来越倾向于针对个人的数据型盘点 , 而不是基于平台的内容型盘点 。
过去我们常常看到的某平台年度十大歌曲、最受欢迎书籍排行榜、年度热门电影等等 , 如今大多已经失去了热度 。我们生活在随处有安利的环境中 , 这种滞后的内容推荐已经缺乏新鲜感 , 且与用户的关联性非常低 。
因此 , 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的内容更符合用户需求 。反过来这也印证了 , 流量见顶和分散也稀释了平台的话语权 , 不论是大平台还是中小平台 , 都很难设置新的议题来左右用户 , 说到底还是基于已有用户做巩固和价值挖掘 。
结语
从盘点平台到盘点用户 , 这一套形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 , 审美疲劳在所难免 。
对互联网平台和品牌方来说 , 遵守数据隐私安全法规始终是大前提 , 在用户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层面有既定边界 , 不能越线 。但各家年度报告具体到每一年略有差异的观察和总结维度 , 则体现了策划人对用户需求和社会变化的捕捉 , 也是创新的切入点 。
年度报告提供了一种“仪式感”的场景 , 让用户和过去一年说再见 , 但时代的主题落在个人的身上 , 一定是避开宏大叙事、真实而又普通的 。网友会吐槽一些总结文案过于文艺和矫情 , 维度和结论也没什么道理 , 也许只是因为缺乏真实感和想象空间 。所以才需要让数据和表达离人和生活更近 。
当然 , 不论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 我们也许都无法依靠虚拟世界的镜像看到完整的自己 , 数据是理性的解法 , 是让我们审视过往生活的线索 , 但不是答案 。
【「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