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难落地的世界性难题怎么破?长三角正进行一场时代探索

一幢以“长三角”命名的综合体大楼在上海张江悄悄“开张”了 。
2020年10月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获科技部正式批复 。2021年6月3日 , 长三角国创中心在浦江论坛全体大会上揭牌成立 。最近“开张”的 , 就是长三角国创中心的总部办公地 。
【科研成果难落地的世界性难题怎么破?长三角正进行一场时代探索】大楼的展厅里 , 单晶高温合金叶片、智能连续微通道反应器等众多新材料、新技术产品陈列其中 , 夺人眼球 。这些肉眼可见的 , 仅仅是长三角国创中心的冰山一角 , 海平面下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 , “很难用几句话说清” , 其核心就是为了集中长三角所有力量解决一个被称为“死亡之谷”的世界性难题——跨越学术和产业的鸿沟 。为此 , 天目新闻专访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 , 解析科技创新道路上 , 长三角正在进行的时代实践 。

科研成果难落地的世界性难题怎么破?长三角正进行一场时代探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位于上海张江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办公地 天目新闻采访人员 申思婕 摄
长三角技术创新一体化进入3.0时代
刘庆认为 , 长三角技术创新一体化 ,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 。
上世纪80年代 , 许多上海国有企业的工程师 , 一到周末就去江浙的民营企业指导生产 , 把集中在上海的先进技术带去周边地市转化落地 , 这批“星期天工程师” , 成就了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的乡镇经济 , 也开创了长三角技术一体化的1.0时代 。
到了中国加入WTO , 国内市场环境更加开放 , 许多跨国公司到国内投资 , 把研发部门建在上海 , 工厂或供应链建在江浙 , 使得长三角整体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区 , 这是长三角技术一体化的2.0时代 。
如今 ,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 江浙的制造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 长三角技术创新也进入3.0时代 。新的时期 ,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 长三角国创中心也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
这一使命也是开篇提到的“死亡之谷”问题 。“学术和产业仿佛是被一条峡谷分离的两座大山 , 学术管学术发展 , 产业管产业生存 , 看似各自安好 , 却缺少了深度融合的桥梁 。”刘庆说 , 在此前的实践中 , 有大量科学成果最终没能落地 , 有些科学成果只是基于兴趣的研发 , 并没有市场的需求;有些则是成果和产业间如何结合的问题无法解决 。
面对难题 , 长三角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时代探索 。

科研成果难落地的世界性难题怎么破?长三角正进行一场时代探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解决3.0时代难题的突破口在哪?
在1.0时代 , 高端资源是工程师 , 2.0时代变成跨国公司老总 , 到了3.0时代 , 江浙企业最需要上海汇集的全世界顶尖的科研团队 。
虽然上海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 但以往 , 这些科研机构更多与上海本地的企业互动 , 放在更大的时空范畴里 , 这将限制上海继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库 。刘庆认为 , 必须将上海的创新资源与长三角现已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经济进行深度和一体化地融合 , 才能构建更加开放的环境 , 吸引各方“大脑”齐聚上海 。
“科技创新从来不会被区域壁垒‘堵’住 , 这是市场和社会生产决定的 , 正如‘星期天工程师’的诞生 , 所以现阶段 , 上海应当想办法 , 联动苏浙皖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 , 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 , 推动创新要素的畅通流动 , 推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 ‘世界级产业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