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B站播放400万,“又怪又好听”,THE EITHER乐队“出圈”

本文转自:上观
一首歌B站播放400万,“又怪又好听”,THE EITHER乐队“出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热门游戏《明日方舟》EP《Daydaydream》发行后 , 很快在B站获得400万观看量 , 被评价“又怪又好听” 。B站很多UP主争相模仿和挑战 , 创作者THE EITHER乐队也在许多二次元社群被奉为“大神” 。
1月24日 , 这支独立电子乐队正式发行第二张正式专辑《E·myth》 。在专辑中 , 他们使用了电琵琶、电二胡 , 以及他们创造的全新乐器 。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 , 都颠覆了观众对民乐和电子乐的想象 。
一首歌B站播放400万,“又怪又好听”,THE EITHER乐队“出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专辑《Emyth》
站在主流和前卫之间
THE EITHER乐队是由Zongli(宗立)、Jiaju(沈嘉琚)、Yang(王阳)三位成员2017年成立于纽约的独立电子乐团 。宗立担任作曲、键盘手以及主唱 , 沈嘉琚演奏电琵琶等拨弦乐器 , 王阳演奏电二胡等弓弦乐器 。
组建乐队之前 , 三人都是科班毕业的高才生 。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了4年本科、3年研究生的宗立 , 后来去美国纽约大学读了电影配乐硕士 。他的作品“Peace”曾于2016年上演于联合国总部 , 他配乐的电影入选过戛纳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等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沈嘉琚 , 是专业的琵琶演奏者 , 登上过北京奥运会、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10年世博会闭幕式上 , 她曾获邀以琵琶演奏者的身份 , 和舞蹈家黄豆豆合作了节目《多元融合》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的王阳 , 则曾登上国家大剧院、纽约林肯中心等 , 2019年作为唯一的中国音乐家登上美籍非裔最重要的音乐节“Afro-Punk” 。
但三个年轻人并不满足于传统 。高中时就组乐队、写歌的宗立 , 当时的梦想是当音乐制作人、摇滚乐手 。但在上海音乐学院的7年学习后 , 他决心成为作曲家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站在主流音乐和前卫音乐之间的作曲家 。”
当宗立立下志向的时候 , 在美国学习艺术管理的沈嘉琚 , 正和学校里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合作研发电琵琶 。“我们都觉得传统乐器电子化是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她说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发展 , 她现在已经不局限于“电琵琶”了 , 最新的拨弦乐器被她取名为“青髓”——是琵琶和吉他精华部分结合的产物 。
沈嘉琚在为电琵琶找创作者时认识了宗立 , 两人合作了第一张迷你专辑《青丝》(Black Silk) , 对琵琶的创新性使用令人耳目一新 。王阳加入 , 乐队成立后 , 极具未来感的音乐风格让他们被瞩目 。纽约时装周、上海时装周都邀请他们做表演嘉宾 , 《明日方舟》的EP和配乐更让他们“出圈” , 被更多人看见 。
【一首歌B站播放400万,“又怪又好听”,THE EITHER乐队“出圈”】一首歌B站播放400万,“又怪又好听”,THE EITHER乐队“出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THE EITHER 乐队
对立的声音在他们身上融合
在第二张正式专辑《E·myth》发行后 , 经过4年发展的THE EITHER乐队已有6张单曲、2张迷你专辑、2张专辑及多支音乐录影带 , 渐渐形成自己的辨识度 。
他们的作品中 , 中国传统民乐和现代电子声响相处融洽 , 宗立作为主唱 , 将自然人声和电子控制人声交杂 , 形成一种全新的声音 。“我的自然演唱越来越机械化 , 而电子控制演唱又越来越人性化 , 原本应该是相互抵触的声音 , 现在在我身上融合了 , 我特别享受这一切 , 因为它独特而有趣 。”宗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