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浙江三项新晋“重器”它们如何成长为国际班的“尖子生”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采访人员 夏丹 张源 周琳子 翁云骞 孟琳
2022年1月26日 , 制造业大省浙江公布的2021年度首台(套)产品榜单中 , 3项国际首台(套)装备格外瞩目 。它们分别来自温州的奔腾激光、慈溪的健信核磁和德清的谋皮科技 。
早在2007年 , 浙江便在全国率先开展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认定工作 。为了优中选优 , 寻找“尖子生” , 2020年浙江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 , 首设首台(套)产品“国际班” , 增评国际首台(套)产品 。
它们如何成长为“国际班”中的“尖子生”?它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梳理它们的成长脉络 , 能给浙江制造哪些启示?请跟随我们一起走近新晋的3项浙江“重器” 。
锚定高端制造
做好一道“光”
探秘浙江三项新晋“重器”它们如何成长为国际班的“尖子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万瓦高速高精超厚板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装备 。
温州市
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
3万瓦高速高精超厚板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装备
走进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腾激光”)的车间 , 一眼就能瞅见身似一台公交车 , 长17米、宽4米、高2.6米的大家伙 。它是奔腾激光的硬核产品——3万瓦高速高精超厚板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装备 。航空工业、工程机械、国防工业、船舶工业、大型钢结构等国家重大工程里 , 少不了它的身影 。
“它的‘光’所到之处 , 削铁如泥 。”看着我们一脸难以置信 , 奔腾激光终检部负责人吴欣将一块20毫米厚的钢板 , 平放进“大家伙”中 , 在电脑程序设定好切割尺寸并按下启动键 。透过机身上的透明视窗 , 我们看到 , 激光与钢板相遇瞬间 , 发出一道道耀眼光束 , 钢板随即整齐断开 , 一眨眼工夫 , 手掌大小的外形切割已经完成 。随后 , 切割头开始精雕细琢 , 进行复杂的钻孔等切割任务 。1分钟后 , 原本平整的钢板变得凹凸有致 , 用手抚摸切割面 , 平滑不割手 。
看着它的惊艳表现 , 公司创始人吴让大像看着长大成材的孩子一样 , 无比自豪 。作为一位专家型企业家 , 他给我们科普道:“激光切割想要获得理想的速度、精度、极限厚度 , 关键在切割头 。”他介绍 , 切割头要适配光源 , 再通过一根光纤 , 集中输出至透镜进行切割 , 而超高瓦数的激光 , 会在瞬间对透镜释放极高的能量密度 , 一旦承受不住 , 透镜就会出现黑色烧点或炸裂 。
从国际上来看 , 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 国内的研发已进入无人区 。“没有方法可以借鉴 , 要靠自己探索 。”一旁的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李正接过话茬 , “为了找到多层透镜在不同位置、不同材料和镀膜等情况下的最佳承受力 , 我们历时一年半 , 终于从几十个实验排列中 , 筛选出4种方案进入工艺调适 。”
“就在我们以为快要成功的时候 , 负责工艺调适的终检部门却传来坏消息:切割稳定性不足 , 长时间持续出光 , 焦点偏离明显 。”李正边说边用手指比划着 。明明硬件配置已经达到理论要求 , 可实际表现就是达不到预期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李正马上找到我 , 因为我在的终检部负责客户售后回访 , 他希望能从客户反馈中找到破题思路 。”吴欣接过话说 。
“结果 , 客户还真给了我们思路 。”回忆起这个转折点 , 时至今日李正依然很兴奋 。
“如果能提早知道切割头的异常状态 , 在切割前进行调整就好了 。”客户随口一句话 , 成为了技术团队的“灵感” 。于是 , 一套可实时监测数据的传感设备 , 像给每层透镜装上了智能“眼睛” , 随时向系统反馈焦点的位置变化 , 系统则根据数据变化 , 及时进行“能量补偿”和“数据修正” 。“仅需微秒 , 系统就能实现监测并修正 , 焦点的波动幅度随之从4至7毫米缩小到了0.5毫米 。”李正指着“眼睛”说 , 有了高效和稳定的切割效率 , 自适应光学调焦智能激光切割头终于研发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