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苏禄可汗生性诡黠狡诈,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

近日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细致入微的还原了安史之乱前大唐盛世的极致辉煌 , 由雷佳音先生主演的主人公张小敬更是以其精明狡狯一路升级打怪 , 最终出色制止了一起针对以唐玄宗为首的大唐高层人物的刺杀案 , 保住了长安城 , 也保住了长安城成千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追剧的时候大家可能都发现一个问题 , 就是张小敬的左眼老是眯缝着 , 彷佛见不了光的样子 。其实这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 , 编剧把他的形象改了 , 在原著中 , 他就是一个没有左眼的独眼龙 。
《长安十二时辰》苏禄可汗生性诡黠狡诈,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小敬被提出死牢时 , 书中对他有了正面描述:张小敬身材不高 , 但结实得像块泰山磐石 , 额头微凸 , 下有两道短黑醒目的蚕眉 。此时日头正炽 , 金黄色的阳光洒下来 , 照在他的左眼窝里 。那里早已没有眼珠 , 只有一道极深的老旧刀疤 , 在阳光下分外凶悍 。
李泌派张小敬出去执行任务时跟侍女檀棋说起了张小敬的受伤原因:“那是在开元二十三年 , 突厥突骑施部的苏禄可汗作乱 , 围攻安西的拨换城 。当时在拨换城北三十里 , 有一处烽燧堡城 , 驻军二百二十人 。他们据堡而守 , 硬生生顶住了突厥大军九天 。等到北庭都护盖嘉运率军赶到 , 城中只活下来三个人 , 但大纛始终不倒——张小敬 , 就是幸存的三人之一 。”
《长安十二时辰》苏禄可汗生性诡黠狡诈,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突骑施是西突厥下辖的一个部落名称 , 苏禄可汗原为突骑施下辖的一个名叫车鼻施啜的小部落可汗 。西突厥灭亡后 , 各部落自谋生路 , 苏禄可汗趁机崛起西域 。苏禄可汗生性节俭 , 却慷慨大方 , 每次获得战利品 , 全部分给下属 , 自己不留一物 , 因此各部落纷纷归附 , 为他竭力效忠 。苏禄拥众二十余万 , 非常骄狂 , 开元五年第一次入朝进贡 , 唐玄宗为了拉拢他 , 封他为右武卫大将军、突骑施都督 , 不仅没有接受苏禄进贡的礼物 , 还赐了锦袍、钿带、鱼袋等七种象征身份的贵重物事 。但是苏禄可汗生性诡黠狡诈 , 不纯臣于唐 , 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 , 进号忠顺可汗 。
苏禄可汗经常勾结吐蕃劫掠安西四镇 , 朝廷皆隐忍之 。开元二十三年 , 苏禄可汗再次围攻安西四镇之一的拨换城 。拨换城 , 本汉姑墨国 , 唐初属龟兹国 。故址即今新疆阿克苏 。贞观二十二年 , 李世民派归顺朝廷的东突厥大将阿史那社尔破擒龟兹王于此 。其地遂属龟兹都督府 , 隶安西都护府 。
《长安十二时辰》苏禄可汗生性诡黠狡诈,唐玄宗也拿他没办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烽燧堡就是烽火台 , 主要用于边防警戒 。唐人李贤《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注云:“边方备警急 , 作高土台 , 台上作桔皋 , 桔皋头有兜零 , 以薪置其中 , 命低之 , 有寇即燃之 , 举之以相告 , 曰烽 。又多积薪 , 寇至即燔之 , 望其烟 , 曰燧 。昼则燔燧 , 夜乃举烽 。”就是说 , 烽用于夜间放火报警 , 燧用于白昼施烟报警 。由于烽燧一般均设在用土筑成的高台之上 , 故又称烽火台 。
每个烽燧堡置烽帅一人 , 副烽帅一人 , 烽子若干 。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 。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 , 烽炬的多少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 。接到烽燧报警以后 , 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援救部队的多少 。
烽燧堡分大堡和小堡 , 大堡驻扎四到五个大队 , 约二百多人;小堡驻扎一到两个大队 , 四五十人到百八十人不等 。张小敬一帮人驻扎的就是大堡 。大堡小堡蜿蜒盘旋于大漠山川之间 , 犹如一串明珠镶嵌在长鞭上 。一般情况下 , 每30里置一烽燧 , 如有山冈阻隔 , 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 , 以能够相互遥望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