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瑞:这样你最不在意的东西,其实最值钱丨春节特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文/席瑞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 唯有“相信” , 方能笃定 。中国新闻周刊及旗下有意思报告推出春节特辑“你永远可以相信______” , 邀请10位嘉宾坦露信念、真诚书写 , 为这个挑战更多又机遇不灭的时代 , 带来一份坚定 , 一份明朗 。
这是春节特辑的第二篇 , 听辩手席瑞讲述 , 你永远可以相信情绪 。
席瑞:这样你最不在意的东西,其实最值钱丨春节特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很多朋友认识我 , 是通过《奇葩说》这档语言类综艺节目 。也许你会记得我曾经在这个舞台上分享过的一些故事:因为不够坚强而被校园霸凌的故事;因为父母离异而觉得自己被抛弃的故事;以及因为家里贫穷舍不得买一个橘子罐头的故事 。
是的 , 我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 , 在那里 , 苦难会造就美德 , 毕竟人总要创造点东西来证明自己的生活是值得的 。而我的童年 , 唯一的美德就是“懂事”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我就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 那时候的我还不明白 , 也许孩子可以是快乐的 , 甚至可以是放肆的 。大人们也乐于以“懂事”夸我 , 仿佛这两个字就是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 只要一念 , 我的一切欲望就能被中止 , 一切哭声就能被打住 。
也是从那时起 , 我学会了隐藏住自己的情绪 , 也许你会好奇 , 这么小的孩子为何可以轻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 其实 , 也不难 , 当有一天你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时候 , 你的情绪自然也就一文不值 。还能委屈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
这些过往的经历造就了我不敢流露出情绪的性格 , 尤其一想到我的情绪也许会造成别人的困扰 , 我就更加有负罪感 。我就这样 , 从一个懂事的孩子 , 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大人 , 变成了一个善于讨好别人的人 , 却时常忘了自己 。
我记得有一次约朋友吃饭 , 对方迟到了将近2个小时 , 我在心里已经爆炸了一回又一回 , 结果朋友出现时 , 我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 , 吃完了那顿饭 。然而 , 情绪并不会因此就消失 , 甚至被压抑的情绪持续得更久 ,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 因为我觉得委屈 , 但是我又没法表达 。然而 , 我最终也没有因为委屈自己而得到这份友谊 , 反倒是对方的迟到成为了家常便饭 , 而我为了逃避自己的情绪最终选择了疏远对方 。
在一场对话后 , 我开始下定决心不再忽视自己的情绪 。那时的我 ,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之余 , 在一所机构教授思辨课程 , 由于各种原因 , 我的课酬有一部分忘了结算 , 我因此陷入了纠结当中 。终于 , 在一次私人饭局上 , 我抓住机会鼓起勇气暗示了对方 , 对方果不其然弄错了项目结算 , 一直道歉 。我在收到课酬后连声道谢 , 无意间说了句“给你们添麻烦了” 。时任这家机构合伙人之一 , 也是后来参加了《奇葩说》表现优异的梁秋阳跟我说 , 为什么你要道歉?该道歉的应该是我们 。甚至你不用道谢 , 因为你得到这些 , 说明你值得 。
我和秋阳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 我问他 , 我有讨好型人格 , 怎么办 。他说了两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第一句是 , 你有没有想过 , 你讨好别人来获得大家的喜欢 , 说明大家最终喜欢的仍然不是你;第二句是 , 谁都可以不在意你的情绪 , 只有你自己不可以 , 如果连你都不在意自己 , 那这个世界上就真的没有人在意你了 。
走出过去的经历 , 很难 , 但也很值得 。我尝试调整自己 , 在第七季《奇葩说》的导师见面环节 , 很多人会聊过去一年自己的辩论有什么改变 。彼时的我 , 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奇葩说》了 , 我上台后想了想 , 和马东老师说 , 我不想聊辩论了 , 这个舞台的过去足以证明我的辩论 。我说 , 在过去两年 , 我录制这个节目好像并不是很开心 , 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融入过 , 一直都是顺应团队的需求 , 顺应辩题的需要 。我表达了很多观点 , 完成了很多辩论 , 可唯独看不见我自己 。我很疏离 , 我今年的努力不仅限于辩论 , 我想在这个舞台上 , 更投入一些 , 我想展现我不再是一个拘谨的客人 , 我是一个更有情绪、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那一刻 , 我看到马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 , 拿到了五位导师的通过 。